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9-12-24 浏览次数:1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八上·大丰期中) 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琴鸟,它们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动物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A . 环境变化的结果 B . 定向变异的结果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人工选择的结果
  • 2. (2019·潮州模拟)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 . 可遗传变异的产生 B . 有利变异的产生 C . 不可遗传变异的产生 D . 不利变异的产生
  • 3. (2019·云南) 在工业污染地区,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桦尺蛾却成了少数,原因是(    )
    A . 自然选择 B . 人工选择 C . 食物改变 D . 浓烟熏黑
  • 4. (2019·营口)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的是( )
    A . 白鹭的腿细长 B . 青蛙的保护色 C . 一窝雏鸟体质各不相同 D . 猎豹能快速奔跑
  • 5. (2019八上·偃师期中) 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在于( )
    A . 生物能过度繁殖 B . 生物能产生变异 C . 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D . 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 6. (2019·巴中)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 . 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 . 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 C . 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D . 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 7. (2019·门头沟模拟)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其原因是(    )
    A . 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 B .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体 C . 病菌原来就有很强的抗药性 D . 病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 8. (2019八上·东台期中)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但其中的一部分蛾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若干年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祖先蛾和变化后的蛾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的种群基因库有了较大差异 C . 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 . 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 9. (2019八上·偃师期中)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 )

    A . 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变异现象 B . 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D . 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
  • 10. (2019·广州模拟) 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能从长筒 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是该植物 的唯一传粉者。下列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

    A . 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 竞争 B . 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 C . 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 11. (2019·广东) 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天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时,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 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 . 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 . 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 . 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 12. (2019·衡阳) 某森林中生存着一群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请你推测多年以后,下图中最能体现这群蛾类体色变化趋势的是(   )
    A . B . C . D .
  • 13. (2020八上·德城期末) 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农药的质量随着时间推移降低了 B . 害虫自然产生了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并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巩固 C . 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D . 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二、综合题
  • 14. (2019八上·夏津期末) 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甲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1. (1)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甲虫具有很强的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杀早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③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甲虫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④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重新适应环境。

    2. (2) 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遗传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类型。
    3. (3)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15. (2019八下·揭西月考) 综合运用:观察下面的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古代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遗传的变异,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1. (1) 鹿的脖子比较长属于变异,鹿的脖子短属于变异。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的减少,脖子长的鹿能够吃到树叶获得食物而生存下去,这就是。食物、环境等对鹿起了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 (2) 从进化过程来看,脖子长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知,脖子长的变异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3. (3) 环境对鹿的选择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