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

更新时间:2017-09-07 浏览次数:7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如图中属于天体的是(  )

    A . 空中飞行着的空客A380 B . 着陆的“神舟七号”飞船 C . 绕月球运动着的“嫦娥三号”  D . 地月系
  • 2.

    读图,回答下题.

    1. (1) 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 . 一级 B . 二级 C . 三级 D . 四级
    2. (2) 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 . 总星系 B . 地月系 C . 太阳系 D . 河外星系
    3. (3) 若地球在M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 .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 变为炎热的“火球” C .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 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 3. 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液态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自转的方向.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⑤
  • 4.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观测,2010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10多个,到了2011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就增长到了35个,而2012年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已经超过60个,在2013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达到峰值.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1. (1) 太阳黑子出现于(  )

      A . A层 B . B层 C . C层 D . 太阳内部
    2. (2) 强烈的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 .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B . 全球降水明显增多 C .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 极点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
  • 5.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北京时间)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回答下题.

    1. (1) 神舟十号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

      A . 6月11日9时38分 B . 6月11日21时38分 C . 6月12日1时38分 D . 6月11日13时38分
    2. (2) 易对“神舟十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太阳活动 C . 地球自转 D . 地球公转
  • 6. 地球时刻围绕地轴自转.回答下题.

    1. (1) 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西向东 B . 逆时针 C . 顺时针 D .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自东向西
    2. (2)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 . 极光现象 C . 四季更替 D . 昼夜交替
  • 7.

    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如图),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对图中A、B、C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 . A,B两点季节相同 C . A,B,C三点角速度不相等 D . A,C两点地方时相同
  • 8.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中心点为北极点.回答下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晨线 B . 为晨线 C . 为昏线 D . 为晨线
    2. (2) 图示日期可能是(  )

      A . 6月22日前后 B . 3月21日前后 C . 9月23日前后 D . 12月22日前后
    3. (3) 此时图中M点的地方时是(  )

      A . 6点 B . 12点 C . 18点 D . 0点或24点
  • 9.

    从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浙江省因此次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图为“台风卫星影像”.卫星影像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这与(  )

    A . 地球公转有关 B . 地球自转有关 C . 月球引力有关 D . 太阳活动有关
  • 10.

    读图“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题.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 .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 (2) 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大为24°时,则(  )

      A . 北半球各地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都将增大 B .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 C . 北寒带和南寒带的范围将增大 D . 赤道上地点将不再昼夜平分
  • 11.   2013年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庆等地出现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其中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5﹣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连日的高温,让网友戏称“我和烤肉之间,就差一撮孜然”.回答下题.

    1. (1) 这段高温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

      A . 北半球,并向北移 B . 南半球,并向北移 C . 北半球,并向南移 D . 南半球,并向南移
    2. (2) 这段高温期间,我们沭阳(34°N)的正午太阳高度(  )

      A . 不断变大 B . 不断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3. (3) 这段高温期间,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4°N)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是(  )

      A . 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B . 昼短夜长,但昼变长 C . 昼长夜短,但昼变短 D . 昼短夜长,且昼变短
    4. (4) 这段高温期间,北半球的极昼或极夜及其范围状况是(  )

      A . 极昼且范围变大 B . 极夜且范围变大 C . 极昼但范围变小 D . 极夜但范围变小
    5. (5) 这段高温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 . 我国各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 .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D . 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昼也越来越长
  • 12.

    图表示四个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题.

    1. (1) 春分日和秋分日,四个地点昼夜长短的共同特点是(  )

      A . 昼长夜短 B . 昼短夜长 C . 昼夜等长 D . 极昼
    2. (2) 四个地点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

      A . A和B B . A和C C . A和D D . C和D
    3. (3) 这四点地点的位置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是(  )

      A . ABCD B . CABD C . CBDA D . ADBC
  • 13.

    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各类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B .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改变了地表形态 C . 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变质岩 D .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14.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的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观止.图为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形成“猫咪”山惟妙惟肖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岩浆活动 C . 大气运动 D . 流水
  • 15.

    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圈层A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 B . 圈层A厚度不均 C . 圈层A,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 D . 圈层A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8年6月2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批准将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的161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汶川星”,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

    材料二:图为“太阳系模式图”

    1. (1) 材料二a、b、c、d、e、f、g、h中,表示地球的是

    2. (2) 根据材料一信息,“汶川星”应位于星与星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

    3. (3) 根据材料二信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不同).

    4. (4)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的天体.

    5. (5) 地球上存在生命是由多种条件决定的,材料二可以反映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 27. (2013高一上·重庆期末)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1. (1) 在图1中甲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 (2) 图1中,当地球运动至丙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半球的节气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
    3. (3) 图1中,当地球运动至甲处时,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此时图14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
    4. (4) 图1中,当地球运动至乙处时,图2中④点的昼长为小时,①②③④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点是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当地时间2013年9月15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炽热的熔岩.

    材料二: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

    1. (1) 图2中,字母A代表的物质是

    2. (2) 图1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三大类中的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岩.

    3. (3) 图2中,箭头②表示作用,箭头④表示作用.

    4. (4) 该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地壳、地幔、地核).

  • 29.

    读图1、图2和图3,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1中,B处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是.A处的地貌是

    2. (2) 形成图2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该地貌常见于图1甲乙丙丁四处中的处.

    3. (3) 形成图3沙丘的外力作用是,该地貌常见于我国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