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 . 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C .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D . 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的有错误一项是(    )
    A . 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B . 今年的灯会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 , 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C . 兴化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D . 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 , 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获得荣誉”“雄伟壮丽”“一泓泉水”这三个短语的类型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 “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二、字词书写
  • 4.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tiá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

    (刘成章《安塞腰鼓》)

三、句子默写
  • 5.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1) 蒹葭萋萋,
    2. (2)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3. (3) 坐观垂钓者,
    4. (4) 气蒸云梦泽,
    5. (5) 关关雎鸠,
    6. (6) ,悠悠我心。
    7. (7) 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限制,这句话可以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来表达。
    8. (8) 《小石潭记》中作者寓情于景,表现凄苦孤寂心情的语句是“寂寥无人,。”
四、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1. (1) 填空:挪威作家创作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朱光潜先生的《》是他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
    2. (2) 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 .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 C . 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 . 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希望孩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E .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3. (3) 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谈及儿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说出其中的两个。

五、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性学习。

    你参加了班级举行的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题目。

    1. (1) (诗词科学)探究诗词中的科学,请选出蕴含气候受海拔高度(高下的差异)影响的诗句(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D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2) (诗词大赛)八年级(2)班几位同学准备把写“秋”的古诗编辑成集,请你帮助他们积累两句含“秋”字的完整诗句。

  • 8. 品读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完成下列各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指诗人永州愚溪住宅西面的菜圃。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1. (1)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第二联呈现的画面。
    2. (2)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 9. 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与《昨梦录》,完成后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 , 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①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②枲(xǐ):麻。③以耕以蚕:用来耕种或者养蚕。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实词。

      仿佛若有光

      ②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③ 老人

      ④ 麻枲之

    2. (2) 下列各句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A . 问所从来,具答 B . 老人引杨氏入山大穴 C . 杨谢而从 D . 与众共
    3. (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5. (5) (甲)(乙)选文为我们共同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
七、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严毅梅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 (1) 下面对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最准确、可以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 . 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 . 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 . 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D .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2. (2) 本文第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3)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 11. 阅读《善言是一种美德》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生活中,我们常为如何融洽地与人交流而煞费苦心。其实,想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是有基本的规律可循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口出善言。这里的善言,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获益。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②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善言暖心,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不妨多说一些美丽的善言,使人奋发自强。一次语文课,一位个子矮、有些跛脚的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他刚刚够到黑板,写字要斜着身子,字迹歪歪斜斜,很难看。然而老师点评时却说:“这些字,好像从地里拱出来的小嫩芽。虽然乱了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是这些嫩芽,将来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呢。”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这个自卑孩子的命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正是老师用一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了他信心与力量,帮助他走出自卑的困境,使他走向成功。由此可见善言的魅力。

        ③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马来西亚著名华语歌手曹格,在一次醉酒打人被曝光之后,人气骤然下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迷茫之中。无助的他打电话给刘德华。刘德华说:“你今年30岁,这么早发生这事对你是好事,是上天给你改过的机会,你要好好改过,否则只有两个字:收工。”刘德华的话,让曹格如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塑形象,终于又获得了成功。刘德华的话让迷茫的曹格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困惑迷失的时候,一句善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

        ④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中,平民出身的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脾气不合,作战中不能有效地沟通。韦策尔强烈要求林肯总统撤掉格兰特的军职,理由是格兰特喝酒太多。林肯找到格兰特,对他说:“格兰特将军,我真的为你感到欣慰,你的部下和同事都在夸你总是打胜仗,韦策尔将军还很欣赏你酒后不慌乱的风度,要是战争结束了我一定请你喝酒。”听到这些话后,格兰特主动与韦策尔将军打配合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与韦策尔将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林肯总统的善言,成为两人和好的桥梁,使两人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试想,如果林肯总统真的撤掉了格兰特,不仅会使两人结怨,甚至可能影响南北战争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学做报喜的“喜鹊”,这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事业的发展。

        ⑤善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而善良的内心,而他人也可能因一句善言而从此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口出善言,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份美德。

    1. (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第①段亮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④段从三个分论点角度进行论证:

      第⑤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2. (2) 选文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3. (3) 古今名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予以教诲与劝勉。家书中的不少“善言”,已经成为名言警句,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志趣、美德,而且对子女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请从诸葛亮《诫子书》或《傅雷家书》中选取一则教子“善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2. 阅读朱宜尧的《大地的馨香》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绿海,微风拂过,摇曳着沙沙声响,阳光温暖,伴着书香。

        ②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那时,我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③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温柔的阳光夹杂在春风里,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勃勃生机。

        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空旷的田野,劳作的人们撒粪、施肥、播种,趁着春天的到来,把希望悄悄地植入大地。

        ⑤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每天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又眼望日头在晚霞中隐没,父亲特喜爱这种“春风花草香”的农田生活。身子虽有劳累,却神采奕奕。我知道,父亲有自己的规划,劳作等同于健身,既不能太累,又得出点小汗,身子微微受热即可。所以我不担心父亲。

        ⑥中午父亲回来,肩膀上搭着一块泛黄的毛巾,看上去气色红润,好像刚刚晨练结束。我早已备好了父亲最爱的龙井茶。父亲坐在我身旁,望着长势大好的玉米,脸上挂着粲然的微笑,喝一小口龙井,动作不急不缓地擦拭着额上细密的汗珠

        ⑦父亲七十有三了,寸发雪白,好像一根也不缺,板板正正齐刷刷的样子,那古铜色的皮肤,经过阳光的沐浴,显得十分的硬朗与矍铄。

        ⑧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即便是我手掌扎满了黄豆英的刺儿,痒胀得钻心,也得照样劳作。春寒料峭也罢,烈日炎炎也好,我成了父亲的小跟班。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

        ⑨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

        ⑩如今,我却能体谅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会有一些好的事物与父亲分享了,父亲却一改他年轻时的做法,他起早做农事,从来不叫我,这倒让我有些愧疚。

        ⑪过了不惑之年,明晓了父亲所言。一年之计在于春,谚语说谷雨种大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如此。要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青春是用来读书的大好时光,要不辞辛苦读万卷书,要不负青春不负我,要有“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之恒心。一旦错过了,就不再重来。

        ⑫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父亲,他不仅以种地的方式养育了我,还让我在最平常的劳作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

    ⑬父亲就是养育我的“大地”,那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乐福景;又有“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诗情画意:更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⑭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

    1. (1)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2) 第⑩段中有“这倒让我有些愧疚”一句,请分点说出使我心生“愧疚”的原因。
    3. (3)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大地的馨香”为题有哪些妙处。
    4.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选自鲁迅《社戏》)

      试分析本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①描写方法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表达效果不同点:

八、作文
  • 13. 作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为一件事情,苦苦追寻一番后,在某一时刻豁然开朗。

    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