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12-19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l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l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2.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 黄河中游 B . 长江下游 C . 珠江三角洲 D . 辽河流域
  • 3. 下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一一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此时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周口店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4. (2018七下·苏州开学考)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 5.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6. 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 人面鱼纹盆 B . 司母戊鼎 C . 毛公鼎 D . 兵马俑
  • 7. 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  )
    A . 军事防御 B . 抑制商贸 C . 便利交通 D . 宣示国威
  • 8.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同鼎中原”反映了(    )
    A .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 9.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诸侯国。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 秦国 B . 魏国 C . 齐国 D . 楚国
  • 10.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 11. (2017七上·苏州月考)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自然条件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劳动技术
  • 1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此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哪一阶段(    )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下列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 B . C . D .
  •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旧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15. “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 . 汉高祖刘邦 B . 汉武帝刘彻 C . 汉光武帝刘秀 D . 汉献帝刘协
  • 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所体现思想,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教 D . 佛教
  • 18.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②⑤ D . ①③④⑤
  • 19. 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 黄帝 B . C . D .
  • 20. (2017七上·绵阳月考)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铁农具 D .  曲辕犁
  • 2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郡守
  • 22. 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 . 李冰 B . 黄帝 C . 管仲 D .
  • 2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景帝 C . 汉武帝 D . 汉文帝
  • 24.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25.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已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7分,27题19分,28题14分,共计50分)
  • 2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夏、股不易札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祀者不足乡。”秦孝公曰:“善!”以卫鞍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今。……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牧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泰策一》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此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
    2. (2) 材料一中体现的他变法的主型措施有哪些?
    3. (3) 卫鞅变法内容中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是什么?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卫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 27.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请回答: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大一统”之梦》

    材料四: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日“皇帝”。命为制,令为诏,除谥法。……于是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 (4) 从材料四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大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剧实行了什么制度?“初并天下”发生在何时?它反映出“王”采取了哪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请列举出他暴政的表现。
    5. (5)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 28. 认识历史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被焚毁,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当时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都被活埋。

    材料三: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统治者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1. (1)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指的是谁?图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
    2. (2) 结合所学史实,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皇帝在政治方面分别采用什么制度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