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

更新时间:2017-07-21 浏览次数:10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八下·阳信期中)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2. (2017八下·惠民期中) “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爱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 3.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 . 日内瓦会汉 B . 万隆会议 C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 上海APEC会议
  • 4.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 大力发展农业
  • 5. (2017·宜兴模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6. (2017八下·盐都月考)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2017八下·惠民期中) 有资料表明,“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革”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 .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 .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8.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 “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 D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9.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在1971年的冬天,毛泽东曾经兴致勃勃地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其中一件指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垮台,而另一件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 “四人帮”倒台 D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10.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

    A . 北京 B . 厦门 C . 福州 D . 上海
  • 11. (2017八下·惠民期中) 新中国成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次散步后,市领导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 . 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
  • 13.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力的大国,……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

    A . 大庆油田 B . “籼型杂交水稻” C . “两弹一星” D . “863计划”
  • 14. (2017八下·惠民期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请问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是(    )

    A . 八六三计划 B . 五个一工程 C . 发展高等教育 D .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15. (2016八下·盐都月考) “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   “喜事”指(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一国两制”提出 D . 港、澳回归
  • 16. (2017·桂林模拟)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 主权归属 B . 经济制度 C . 社会制度 D . 社会生活
  • 17. (2017八下·惠民期中)

    下边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

    A . 西藏 B . 香港 C . 澳门 D . 台湾
  • 18. 下表是某教师的一张工资条,发现那一时期的工资条与几年前相比有几项新增项目(表圈内所示)。这张工资条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姓名

    年月

    基本工资

    ……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

    XXX

    XX

    XXX2

    ……

    XXX

    XXX

    XXX

    ……

    A . 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 . 义务教育的普及 C .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 . 对外开放的深入
  • 19.

    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 . “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 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
  • 20. 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 . 金字塔 B . 楔形文字 C . 阿拉伯数字 D . 造纸术
  • 21.

    下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希腊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罗马
  • 22. (2017八下·惠民期中)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

    A . 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代 B . 英国人和希腊人的生活习惯一样 C . 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 . 希腊人曾统治过英国
  • 23.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八世纪中叶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联系起来,该帝国是(    )

    A . 阿拉伯帝国 B . 古希腊 C . 古代波斯 D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24. 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 . 中国隋唐制度 B . 中国明清制度 C . 希腊共和制度 D . 罗马元首制度
二、<b >综合题</b>
  • 25.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摘自1953年《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1979年《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 (2) 材料二中为实现全国人民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 2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当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请回答:

    1. (1)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杜勒斯(50年代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3. (3) 材料二中提到70年前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未来30年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还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

    4. (4) 结合材料三,列举两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 (5)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