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更新时间:2019-11-04 浏览次数:40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浙江选考)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 (2018·浙江选考) 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
    A . 1840年、1856年 B . 1840年、1883年 C . 1860年、1894年 D . 1860年、1900年
  • 3. (2019·浙江)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某一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4. (2019·海南) 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
    A . 降低生产成本 B . 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 . 加强国防安全 D .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 5. (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 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B .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 .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 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 6.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据时人记述,在德军所驻守的(北京)顺德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有曰德兴.德盛.德昌.德永.德丰厚.德长胜等。甚至不相联属之字,而亦强以德字冠其首”。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相关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胶澳租界条约》
  • 7.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在这一系列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    )
    A . 租界特权 B . 关税自主权 C . 领事裁判权 D . 最惠国待遇
  • 8.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下面地图为历史示意图,与图中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D .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 9.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
    A . 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 B . 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 C . 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 . 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 10.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
    A . 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 .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 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 D . 《南京条约》的签订
  • 11. (2019·浙江选考)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湖北新军起义 B . 护国运动 C . “二次革命” D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12. (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 1920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    )
    A . 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 B . 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 C . 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D . 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 13.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政治口号是政党.阶级等为实现政治目标提出的带纲领性.鼓动性的政治旗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旨在(   )
    A . 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 突出清朝政权已土崩瓦解 C . 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 . 强调中华民族的一致对外
  • 14.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

    时间

    结果

    1912—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 .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B . 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C .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D .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 15.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徐粱伯的《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提到了有关孙中山“让位”的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一生中的“最大污点”。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下列有关让位原因的分析不能论证孙中山“伟大之处”的是(   )
    A . 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王朝 B . 捍卫共和不恋权位 C . 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之下 D . 维护南北双方统一
  • 16.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 . 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 . 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 . 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 . 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
  • 17. (2019高二下·汕头期末) 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   )
    A . 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 B . 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C . 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D . 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
  • 18.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20世纪前期,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这说明了,当时(   )
    A . 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必要性 B .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 . 上海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D . 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 19. (2019高一下·新宁期末) 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辛亥革命后 C . 五四运动后 D . 新中国成立后
  • 20. (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 . 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 . 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 . 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 21. (2019·浙江选考)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枣宜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 22. (2018·浙江选考)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瓦窑堡会议 C . 洛川会议 D . 中共七大
  • 23. (2019·浙江) 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财富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红船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②①③
  • 24. (2019·浙江)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    )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 . 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 D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25. (2019·海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 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 .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26. (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 .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 27.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下图是中国抗日战争某一阶段的示意图,三角形旗帜所示是中日激烈交战之处,对这一阶段中日战争局势判断正确的是(   )

    A . 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主战场 B . 抗战进入防御阶段 C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 28.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B . 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C . 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近大别山 D .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 29.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
    A . 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B . 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 . 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D . 认识到敌后游击战作用
  • 30. (2019·郓城模拟)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这反映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 . 忽视革命领导权的右倾倾向 B . 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策略性 C . 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 D . 已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材料分析题
  • 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其主要措施有:发行金圆券为本位币,收兑迅速贬值的法币;每圆法定含金量为纯金22.217公毫;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全国实行限定物价。方案公布实施后的头几周,货币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以至于逼近发行办法规定的发行限额。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认为美国不会见死不救。后来,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而发行总额改为“另以命令定之”。在接下来的1949年里,金圆券变得毫无信誉可言,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以至于民众鄙视,甚至一些地方当局也拒收,已然成了废纸。国民党领导人陈立夫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

    ——摘编自王小龙《战后苏联新卢布改革与中国金圆券改革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 32. (2019·烟台模拟) 材料:抗战时期的陕甘宁根据地建立在极其荒僻的土地上,其所辖之域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近代历次妇女解放大潮难以波及,传统的婚姻制度不仅根深蒂固,而且通过极其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边区党和政府将改变边区妇女的婚姻处境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对抗强大日本的极其严酷战争中,陕甘宁边区大量青壮男性奔赴前线,边区生产、建设、保卫与支前的相当一部分重担落在妇女肩上,然而由于性别压迫的枷锁极大束缚着妇女鲜活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妇女的动员与组织不能不以松动或某种程度摆脱这一枷锁为先决条件,故尤显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之重要。陕甘宁边区于1939年颁行《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1942年《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1944年颁行《修正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对传统婚姻制度实行全面改革,…….这些婚姻法贯彻着破除旧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性质。

    ——崔兰萍《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实行改造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改造的影响。
  • 33. (2019·南宁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固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现见礼仅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变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变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 34.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 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根据材料一,分析该条款的表述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该条款的历史背景?

    2. (2) 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分析该主权遭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二,指出从当时的外交失败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 35. (2019·白城模拟)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二  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天津近代警察制度创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天津近代警察制度创立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