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2016) /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 /比较·探究 /*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7-12-19 浏览次数:8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给下列加线的生字注音

    容       坚         羞 

    心不在   惊    异   喧

  • 2. 词语解释

    心不在焉:

    慷慨:

    追捧:

    鱼贯而入:

  • 3.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朋友,你幸福吗?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它无时无刻围绕着我们。只是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了那点点滴滴的感动。只要用心发现,敞开心胸,换一个乐观的角度去看待生活,⑵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斥着温馨和美好。

  • 4. 根据前文的意思,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或句子。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 5.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 . nonɡ   盖xī    不不扣zhé B . 脑髓suǐ   唐tuí    断壁残yuán C . 梁jǐ      闲xiá   然不同jǒnɡ D . 磨zuó   琐xiè   茅顿开sè
  • 6.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A . 比赛场上战斗正酣的体坛健将悴然倒地,让观众感到十分惊恐和惋惜。 B . 同学们伫立在展览大厅里,都被那精彩绝伦的书画吸引住了。 C .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D . 各级政府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各行其是。
  • 7. 下列词语中字义相同的是(   )

    A . 薄弱 厚此薄彼 B . 辨别 不屑置辩 C . 惩罚 惩恶扬善 D . 涨红 水涨船高
  • 8. 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 . 中考前老师送我们一副对联: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B . 社会上盛传“世界末日”的谣言,我们不要杞人忧天 , 要安心地生活和生产。 C . 在报纸和电视上看了张家港市建设全国的文明城市的详细报道之后,全国许多城市领导蜂拥而至,取经学习,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 本届奥运会上,我们的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可是体育圈里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我们只有在田径上有所作为,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9.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 10.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书中描写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 D . 《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其中,高俅、蔡京、童贯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
二、问题理解
三、拓展阅读
  • 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1983年夏天,在杨利伟上高中的时候,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经过严格           (a、挑选  b、选拔  c、推选),成为一名空军学员。

          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以后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988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部队10年间,他安全飞行了1350小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6年初夏,杨利伟参加航天员体检。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是百里挑一,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极端严格。有关专家指出,在飞船上,每增加一克有效载荷就必须付出很多的推力,飞行代价十分昂贵。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身材粗矮一些的人,其脊柱对抗冲击力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几个月下来,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在886名初选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入选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1998年,杨利伟与被选拔出来的其他13人一起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载笔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基础……30多门课程要从头学起。一向不甘落后的杨利伟 愤学习,初来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开始时,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而到后来考试时,他           (a、自然  b、当然  c、居然)得了100分。

         接下来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更为            (a、艰难  b、艰险  c、艰苦)。仅以“超重耐力”训练为例,一个人就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识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苦练加巧练,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10月16日早晨,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迈出返回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杨利伟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在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杨利伟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太空之旅”。

    1. (1) 在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 (2) 文章写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告诉记者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熊大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1. (1) 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2. (2) 爱迪生总共受了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