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9-09-24 浏览次数:2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境是(   )
    A . 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 . 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 . 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佛教教义的古老与神秘 D . 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 2. (2017九上·西宁月考) 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 B . C . D .
  • 3. (2016·城东模拟) 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8九上·黄岛期中) 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A . 罗马共和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5. 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6. 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版图包括今天的意大利、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希腊、前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地,地中海只不过是其内海,被称为“世界帝国”。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
    A . 国家分裂 B . 政权更迭 C . 贸易发达 D . 疆域辽阔
  • 7. (2018九上·黄岛期中) 西欧封建社会,教会居于显赫而重要的地位,并且掌握着经济上与道德上的支配权,教会拥有无数大地产,其范围超过了贵族,正如在知识方面,教会也超过了贵族一样。”对这段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B . 教会拥有多数土地 C . 教皇掌握行政权 D . 教会神权凌驾一切
  • 8.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一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   )
    A . 庄园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 B . 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 C . 庄园中有领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 . 庄园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 9. 关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 . 给中国带来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C . 将大量的希腊、波斯的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D . 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 10.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提供他和他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严格禁止竞争 C . 基本自给自足 D . 自耕农为主体
  • 11. 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取得自由,一般以赎买和武力斗争为手段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一般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证书为凭据

    ③自治城市中的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④取得自由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或领主的控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2. 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税。79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无法提取的信息是(   )
    A . 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的政策 B . 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缴纳 C . 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D . 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 13.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 . 基督教的传播 B . 手工工场的产生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工厂制度的确立
二、综合题
  • 14.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在古希腊的城市里,男孩从7~12岁上学,在学校里练习乐器演奏、跑步、角力、拳击,学习诗歌、天文、史地,锻炼当众演讲,开展自由讨论,从而增强体魄,提高素养,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

    图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儒家经典,学成后经考试按等第录用。

    图三: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出现了以研究商法著称的博洛尼亚法律学校,随着学科不断增加,学校组织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

    1. (1) 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 实物资料 B . 文献资料
    2. (2) 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 (3) 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哪方面的情况? 简要评价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意义?
    4. (4) 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愿意去哪里上学? 简要说明理由。
  • 15. 材料一  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到唐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掀起了“中国化运动”,把日本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次运动规定:凡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颁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班田农民担负租佣调(地租劳役、各种税收)。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国力强盛时,其版图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公元7世纪起,拜占庭帝国不断受到周边民族的军事进攻,领土被吞食,加之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愈演愈烈,国力逐渐衰落。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积极向外扩张,到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终于灭亡。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日本发生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材料中所述这次“运动”的措施。
    2. (2) 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 (4) 从日本的崛起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16. 阅读下面与欧洲历史发展相关的地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从自然环境看,属于文明。
    2. (2) 举出在图二和图三中为促进地区交流、密切世界联系作出贡献的欧洲历史人物各一例。联系所学说出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3. (3) 简述图三与图四历史事件对欧洲产生的共同影响。
    4. (4) 从上述欧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17. 中外文化精彩纷呈,为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清单。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探寻中外文明——领略建筑魅力)

    任务二(走进西方文明——感悟伟大)

    任务三(走进宗教——膜拜先知)

    任务四(巨匠辈出——把握脉搏)

    1. (1) 古代世界的建筑艺术可谓风格各异,写出建筑的名称并按建筑风格进行分类。

      罗马式建筑——

      希腊式建筑——

      中国式建筑——

      有人说:这些古代世界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以其雄伟壮丽的雄姿,是留给后世“凝固的艺术”,谈谈你的理解。

    2. (2) 你如何理解“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3. (3) 6、7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的一页。根据年代尺上提供的信息,简述阿拉伯7、8世纪翻开历史一页的过程。

    4. (4) 下列三位巨匠的作品都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当时的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