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9-09-28 浏览次数:3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语“教学相长”“鹏程万里”“无人问津”分别出自《礼记》《孟子》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C . 《名人传》是英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诗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白居易、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二、新添加的题型
  • 2. 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北之晋,西适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州),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yín)齶(è)。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选自(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1. (1) 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无定所()       A.不可久      B.其地

      ②精求精()       A.石瘦        B.曾其所不能

    2. (2) (断句)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 略 若 剖 大 瓮 侧 立 千 尺 溪 水 积 焉 黛 蓄 膏 渟

    3. (3) (释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4. (4) (品文)甲乙两段文字对鱼的描写颇为传神,你更喜欢那一处?请结合相关描写鱼的词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 (5) (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游历山水时,作者的内心情感往往会受到外界景物的触发。你觉得甲乙两文中柳宗元的心境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三、字词书写
  • 3.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转入炎热的夏季时,植物果实yùn(   )育;到了秋天,黄叶在秋风中sù sù(    )飘落;北①________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②_________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途的寒冬。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yùn()     sù(

    2. (2) 结合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_______)
      A . 燕 消 B . 雁 消 C . 雁 销 D . 燕 销
    3. (3) 划线“载”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A . zǎi B . zài
四、句子默写
  • 4. 根据赏析点评,完成古诗文填空。

    诗文雅句

    赏析点评

    ,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朱鹤龄曰:白乐天云“安得布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此意。

    ——《唐宋诗醇》

    可怜身上衣正单,③

    白居易《卖炭翁》

    此诗在事物细节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之用了少量的笔墨,就写活人物。

    ——《白居易诗文选注》

    关关雎鸠,④

    《关雎》

    这是这是一首民间的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

    ——《诗经选译》

    ,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人已无法望见,却还凝望,言已尽而意无穷。

    ——霍松林《唐诗举要》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

    李白《行路难》

    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

    ——胡震亨《李杜诗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⑧

    陶渊明《桃花源记》

    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真且实。

    ——方东树《昭昧詹言》

    ,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蔡绦《西清诗话》

五、语言表达
  • 5. 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天气、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你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将下面句子所反映的节气按照先后顺序排一排:

    ①大暑池畔赏红莲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

    ③霜降芦花飘满天    ④冬至至后日初长

六、综合性学习
  • 6. 大部分汉字以形表义。下面是“止”“步”“走”“奔”的金文字形,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你的探究结果。

    止,象形字,形如一只脚,有停止的意思,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步,会意字,形如两只脚,两止为一步,表示行走,如:“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走,字,,如“双兔傍地走”。

    奔,会意字,上面是跑动的人,下面是三只脚,意为疾步快跑,如“屠乃奔倚其下”。

七、名著阅读
  • 7.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傅聪)的书信汇编;《苏菲的世界》是外国长篇小说,带领读者踏上美妙的哲学之旅。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可以分别用哪些方法阅读?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方法参考:A.选择性阅读     B.摘记法阅读     C.体验式阅读)

  • 8. 陶行知说:“奋斗是万物之父”,请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内容加以具体阐述。

    《平凡的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同“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 (1) (游记·游踪)

      阅读全文,跟随作者的游踪,感受作者笔下雨天西溪的野趣,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游记·语言)

      读一读下列句子,分析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 , 又匆匆的别了

    3. (3) (游记·构思)

      大志和小志就这篇游记的构思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大志:本文只要写西溪的晴天景色和雨天景色就可以了,第一段写西湖景色不是离题了吗?我认为去掉该部分,文章主体——西溪的晴雨更突出。

      小志:不,我认为该保留,

    4. (4) (游记·雅兴)

      阅读游记,需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请借助知识卡片,并结合作者一行人晴天游西溪富有雅兴的经历,联系你的出游体验或阅读积累,阐述你对出游“雅兴”的理解和思考。

      知识卡片

      雅兴:高雅的兴趣、兴致。

      寻五柳之先生,琴尊雅兴。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

      雅兴共寻方外乐,新诗争羡郢中才。

      ——(唐)牟融 《游报本寺》

      古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好云游天下、好博览群书、好饮酒喝茶、好书画琴棋、好品诗论文、好细察精思、好高谈阔论……综观其多才多艺、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你会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风雅而有情趣。

  •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球“流浪”靠谱吗

        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

        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7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

        “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

        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

    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

        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

        “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

        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

        《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

        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

        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

        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

    1. (1) 作者认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理由。
    2.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要用近29万亿年的发电量,才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 B . 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在感官上不够刺激,因此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 C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 D . 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的,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
    3. (3) 大志和小志就本文的说明方法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大志:这篇文章的理论看似深奥,但我们能读得懂,因为他运用很多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我很喜欢。例如文中“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就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重核的铀裂变成两个95-105的元素,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通俗易懂。

      小志:是的,文章中还有别的说明方法,例如这句“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

    4. (4) 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地球“流浪”靠谱吗

      B.地球脱离太阳系需要的条件

九、诗歌鉴赏
  • 11. 古诗阅读

    (甲)渭川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  微     《诗经·邶风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十、小作文
  • 12. 任务型写作

    微信已经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小文的父母希望通过微信了解小文的各方面情况,小文却试图摆脱父母的掌控,想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提示:①请你试着说服小文,不要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②请你试着说服小文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保持合适距离。

    ③班级同学就此现象展开热烈讨论,请你也发表自己看法。

    要求: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内容写作,字数150左右。

十一、材料作文
  • 13. 作文

    《天台山报》要出一期“话说天台”专刊,设置了“天台风味”“天台风光”“天台风俗”“天台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栏目

    内容举例

    天台风味

    饺饼筒、麦饼、胡辣沸……

    天台风光

    石梁飞瀑、国清寺、赤城山……

    天台风俗

    正月初一、正月十四、八月十六……

    天台风尚

    垃圾分类、和合文化、广场舞……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

    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1. (1) 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