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

更新时间:2019-08-12 浏览次数:2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 .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 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2.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兔的白毛与卷毛 B . 毛桃与甜桃 C . 鸡的光腿与长腿 D .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 3.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该小孩的性别及遗传所遵循的规律分别是(    )
    A . 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 男,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 女,基因的分离定律 D . 男,基因的分离定律
  • 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
    A .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 C .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 . 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5.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遗传因子都是纯合子的个数占总数的(    )
    A . 4/16 B . 2/16 C . 6/16 D . 8/16
  • 6. 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到F2 , 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错误的(   )
    A .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 D . 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
  • 7. (2015高二上·故城开学考) 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 ,黄皱占 ,绿圆占 ,绿皱占 ,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 YyRR  YYRr B . YyRr  YyRr C . YYRR  yyrr D . YyRr  Yyrr
  • 8. 下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 . 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 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D .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 9. 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    )

    A .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C .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 .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 10. (2017高一下·青冈期中) 如图若O表示某精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单体和两个四分体 B . C细胞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和两对同源染色体 C . D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且不含同源染色体 D . 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
  • 11. 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 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 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 . 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
  • 12. (2018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⑤
  • 13. 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F1全为红眼,F2有白眼雄果蝇,请问最早能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 .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 .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C . 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D .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 14.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 .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 .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 .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 15.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 . 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C .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D .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 16. 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    )
    A .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 .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 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 . 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 17. 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Ⅰ-2、Ⅱ-4和Ⅱ-7肯定携带致病基因 C . 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会患病 D . Ⅲ-11的致病基因并非来自于Ⅱ-6
  • 18. 下图中,一定能排除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 荚膜多糖 B . 蛋白质 C . R型细菌的DNA D . S型细菌的DNA
  • 20. 在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下列科学家、实验方法及技术不相互匹配的是(    )
    A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假说一演绎法 B .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注射 C .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实验—同位素标记 D . 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结构—建构物理模型
  • 2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 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2.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5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

    ②含35S和32P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培养具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④离心分离

    ⑤放射性检测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③①②④⑤ D . ④②①⑤③
  • 23.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7%.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 32%和17% B . 30%和21% C . 18%和31% D . 17%和32%
  • 24. 有一个DNA分子含1000个脱氧核苷酸,共有1200个氢键,则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
    A . 150个 B . 200个 C . 300个 D . 无法确定
  • 25. 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    )
    A . 4次 B . 5次 C . 6次 D . 7次
  • 26.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B . 在叶肉细胞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 . DNA复制过程中,要消耗ATP并且需要酶的催化 D . 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 27. 某双链DNA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 .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 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 . 4种碱基A:T:G:C=3:3:7:7 D .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
  • 28. 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 .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 . 复制时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原则 D . 1个DNA分子复制n代后,可以得到2n个DNA
  • 29.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A . DNA酶 B . DNA连接酶 C . DNA解旋酶 D . DNA聚合酶
  • 30.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B .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二、非选择题
  • 31. 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该实验的亲本中,母本是
    2. (2) 操作①叫,其目的是,操作结束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套袋处理。 操作 ②叫
    3. (3) 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为茎。
    4. (4) 若上述亲本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F2的基因型是
    5. (5) F1自交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称为
  • 32. 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
    2. (2)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3. (3) 图甲细胞内染色体为个、染色单体为个、DNA分子数为个,产生的子细胞是
    4. (4) 丙图是分裂,据图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
  • 33. 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 (1) 从图中Ⅱ4的子女的性状表现推理,该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
    2. (2)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3. (3) 若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B ,则Ⅲ8的基因型为,与正常女性结婚,再生育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4. (4)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a,则Ⅲ7的基因型为,正常人群中该病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Ⅲ7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子女的概率为(用分数表示)。
  • 34. 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型。请据图回答

    1. (1)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2. (2) DNA分子是规则的立体结构。由于这个结构内侧的〔〕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3. (3)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连接而成。
    4. (4) 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期。复制开始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断裂,双链解开 ,分别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依据原则进行,复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种复制的方式称为
  • 35. 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

    1. (1) 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
    2. (2) 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
    3. (3) 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 (4) 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
    5. (5) 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