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02 浏览次数:4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下列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
    A .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绿 B . 氧气液化后变为蓝色 C .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为紫红色 D . 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
  • 2.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 液体溅出 B . 读数偏大 C . 测得pH值一定偏大 D . 无法检验装置气密性
  • 3. 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符号、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B . Fe2+和Fe3-是铁原子形成的同种离子 C . 2N和N2中数字“2”均表示两个氮原子 D . 中“-3”和“+5”表示硝酸饺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用高压水枪灭火

    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相互刻画可辨别纯铝和硬铝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

    D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5. 对比分析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对比思想的是(   )

    A . ①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B . ②探究分子运动 C . ③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D .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6. 在C→CO2→CaCO3→CaO→CaxOH)2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CO2转化过程中只能体现C的可燃性 B . CaO→Ca(OH)2的过程吸收热量 C . 在此转化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D . 如要实现由CaCO2→CO2只能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 7.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①通电分解水 B . ②氢氧化销溶液加水稀释 C . ③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D . ④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 8. 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 (1) 烹饪中食醋常做调味剂。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是一种有机酸。下列有关食醋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pH>7 B . 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 C . 能与铜、铁等金属反应 D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2) 为了鉴别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们可以选用家中的用品是
    3. (3) 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 9.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后的物质是(填“纯净”或“混合物“)。
    2. (2) 上述参加反应的微粒 的质量比
    3. (3) 该反应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0.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 (2) 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的方法提纯a物质。
    3. (3)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 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视线与凹液面保持水平,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准确
  • 11.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学只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给我们智慧”。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 (1) 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其中蕴含的湿法治铜原理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火药起源于唐朝。为使始火产生耀眼的白光,可在火药中加入一种金属,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人类大规模使用铁、铝、铜三种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密切。为了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我们除了需要铝和铜两种金属外,还需要的一种盐溶液可能是
  • 1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假设每步反应都恰好完全)。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 (1) 红褐色固体的成分是(填化学式);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2.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 (3) 原固体粉末的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 13.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原理。

    1. (1) A图的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种可供恰呼吸的气体,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
    2. (2) B图中的两种装置都无法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还需用这两个化学反应来验证,则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
    3. (3) 将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可以看气球鼓起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填“能”或“不能”);
    4. (4) D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其中试管①中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浸泡铁钉的目的是
  •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此时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是不同的;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固体分离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1. (1)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l

      你认为以上猜想不合理;理由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写出你的猜想

    2. (2)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是否严密(填“严密”或“不严”)。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

    3. (3)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 15. 将7.3%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氢氧化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加人,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该稀盐酸的密度为1.0g/mL).试回答:

    1. (1) 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
    2. (2)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