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

更新时间:2017-04-18 浏览次数:3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恐龙化石 B . 馒头上长出的白霉 C . 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 . 会下棋的机器人
  • 2. (2016·湘潭模拟)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

    A . 生物的生长发育 B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 .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D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 3. 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过程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李华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B . 王强抓到一只不认识的鸟,于是把它带回家探究后当食物 C . 陈明的调查记录中有菊花,后来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 D . 张平在校园内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面去,但他同样记录下来
  • 4.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水分 C . 温带 D . 空气
  • 5. (2016七上·澧县期中) 2016年5月,湖南迎来了最强雨季,湘江河床边生长的植物大多被淹死,这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 环境能适应生物
  • 6. 下列说法,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 鱼儿离不开水 D . 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 7.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所有的鱼 B . 池塘中的水 C . 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 . 一个池塘
  • 8. (2016七上·永定期中)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乙→甲 D . 甲→丙→乙
  • 9.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 10.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 .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C .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 .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 11. (2016七上·克东期中)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生物圈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草原生态系统
  • 12. (2016七上·永定期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象是(    )
    A . B . C . D .
  • 13. (2016七上·德昌期中) 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 . 50× B . 40× C . 10× D . 400×
  • 14. (2016七上·永定期中) 如图中,①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②图所示的物象,他应该怎样做?(    )

    A . 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 B .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 15.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他移动玻片标本,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

    A . 玻片标本上 B . 目镜上 C . 物镜上 D . 材料上
  • 16. 小明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这种玻片标本称作(    )

    A . 切片 B . 永久装片 C . 涂片 D . 临时装片
  • 17. (2016七上·呼和浩特期中)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嵩细胞内指导青嵩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核 C . 细胞质 D . 液泡
  • 18. 植物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19. 若你的手指不慎被划伤,感觉到痛,这种痛觉说明皮肤中含有(    )

    A . 神经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上皮组织 D . 结缔组织
  • 20. (2016七上·澧县期中) 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 21. 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生物圈中还有一些肉眼很难看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都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 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D . 都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二、<b >非选择题</b>
  • 22.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 (1) 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 (2) 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3. (3) 图中有条食物链.写出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 (4) 该生态系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

    5. (5) 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 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

  • 23.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请将图中A,B,C,D,E的内容补充完整.

    A;B;C;D;E

  • 24.

    生物实验课上,林老师布置了两个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的实验,图1,图2为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图3为一些实验操作步骤,请据图作答.

    1. (1)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应滴加的是;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是

    2. (2) 对标本进行染色时,应滴加的是

    3. (3) 对光时,要使(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 (4) 如图2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若想看到最大的物像,则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填序号).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增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

    5. (5) 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图3中所示的步骤(填序号)操作不当引起的.

  • 25.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 (1) 甲乙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 因为它具有(填序号).

    2. (2)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中(填序号).

    3. (3)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哪个结构有关?(填序号).

    4. (4) 作为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5. (5) 甲图中的⑥对细胞起作用.

    6. (6) 若没有甲图中的叶绿体,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填序号)

  • 26.

    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不开的.

    2. (2) 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过程,④表示细胞的过程.

    3. (3) 人的脊髓主要由图中的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组织.

    4. (4) 与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多了

  • 27.

    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玻璃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

    1. (1) 实验假设:

    2. (2) 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 , 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在硬纸盒两侧中央各放入只鼠妇.静置2分钟.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将统计的结果填入记录表中.要计算出阴暗处和明亮处鼠妇数量的值为实验结果.

    3. (3) 该实验的变量是 . 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

    4. (4) 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