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8-12-22 浏览次数:3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年9月28日,中国贵州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到一个来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信号。据科学家推测,外太空的某颗恒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 .    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 . 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 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 . 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 2.   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多幢大楼倒塌。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 莫霍面 B . 下地幔 C . 岩石圈 D . 软流层
    2. (2) 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   )

        

      A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 只有上下颠簸 D . 只有左右摇晃
    3. (3)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此次地震成因的是(   )

        

      A . B . C . D .
  • 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 (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 . “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 . CME发生于色球层 D . 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2. (2) 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A . 2005~2006年 B . 2006~2007年 C . 2007~2008年 D . 2008~2009年
    3. (3) “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A . 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 . 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C . 国内有线电话通话中断 D . 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 4. 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

        

      A . 风蚀作用 B . 水蚀作用 C . 沉积作用 D . 风化作用
    2. (2)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 . 河流出山口 B . 平原边缘处  C . 狭长山谷底 D . 河流入海口    
  • 5. 下图为全球海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 . 水汽输送、下渗、 河川径流、地表径流 B . 水汽输送、 河川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 地表径流、河川径流、下渗、水汽输送 D .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河川径流
    2. (2) 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相关性最强的是(   )

        

      A . B . C . D .
  • 6.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 (1)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作物品种 B . 海陆位置 C . 纬度位置 D . 地形因素
    2. (2)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 . 昼夜温差小 B . 夜间多云 C . 强风 D . 大气逆辐射弱
  • 7.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
    A .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 .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 .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 .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 8.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 9.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 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 . 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 . 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 . 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2. (2) 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 10.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 . 赤道低气压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极地高气压带 D .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2) 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宁波地区夏季受甲风带的影响 B . 丙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C . 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 D .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 11.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大理石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当地物理风化作用强。读“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1) 昆仑山物理风化作用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 风力大 B . 土层厚   C . 风力小 D . 温差大
    2. (2) 和田玉的形成过程是(   )
      A . B . 丁   C . D . 丙    
  • 12.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⑤⑥④③②①    C . ④③②①⑤⑥ D . ④③②①⑥⑤
    2. (2) 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 . 花岗岩 B . 大理岩 C . 页岩 D . 砾岩  
  • 13. 右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 . 向北,暖流 B . 向北,寒流         C . 向南,暖流 D . 向南,寒流
    2. (2) F地的盛行风是(   )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 14.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

      A . 盛行西风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赤道低气压带 D .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2)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 .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D .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 15.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
      A . 变质岩 B . 喷出岩          C . 侵入岩 D . 沉积岩
    2. (2) 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风力堆积 C . 风力侵蚀 D . 流水堆积
  • 16. 读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图所示月份及当地季节可能是 (   )
      A . 1 月  冬季 B . 1 月 夏季   C . 7 月 夏季 D . 7 月  冬季
    2. (2) 图中甲地风向是(   )
      A . 东南风 B . 西南风  C . 东北风 D . 西北风   
  • 17.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以下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 .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D .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堆积
    2. (2) 下列地区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 . 汾河谷地 B . 成都平原 C . 长江三角洲 D . 东北平原   
  • 18. 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可能是冷锋的是(   )
      A . 甲、乙 B . 丙、丁 C . 乙、丙 D . 甲、丁
    2. (2) 关于①处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气压值较②处偏低 B . 水平方向气流辐散 C . 与③处气压成因相同 D . 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二、<b>非选择题</b>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海军第十五批护航编队 2013 年 8 月 8 日从湛江启航,远赴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 任务。

    材料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

    1. (1) 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其主要原因是受(气压带或风带)控制。(2 分)

    2. (2) 红海是由板块和小板块(碰撞或张裂)形成。(2 分)

    3. (3) 舰艇起航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是(A或B),因为该季节盛行风。(2分)

    4. (4) C 河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该河上游的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河口地貌的影响。

  • 20. 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甲地的风向为,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2. (2) 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

    3. (3) 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等灾害性天气。

    4. (4) 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 (填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_ 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 的天气。

  • 21.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 (1) 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季节)。
    2. (2) 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成因是夏季受控制,冬季受影响。
    3. (3) 气候类型④的气候特征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风,其成因是
    4. (4) 下图为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与之对应的数字序号填入括号内。

      A、;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