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八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36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上·南宁月考) 在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的《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丝路山水地图》(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③进一步印证了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④有助于我国丝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18高二上·岳阳竞赛)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
    A . 封闭性 B . 包容性 C . 依赖性 D . 功利性
  • 3. (2017高二上·海南期中)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各族人民都有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B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 . 中华文化只有民族特性,没有共性 D .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 4. 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

    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18·浙江模拟)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17高二上·邯郸期中)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2018·浙江模拟) “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特点是展示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融为一体的文化景观。这些宗教通常具有排他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共存甚至引发战争,而在中国却能完全交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

    ①平等性   
    ②求同存异   
    ③兼收并蓄   
    ④差异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柯尔克孜族姑娘的民族舞《圣湖之恋》,佤族姑娘热情奔放的《甩发舞》,朝鲜族姑娘婉转悠扬的歌曲《金达莱》……“和谐中华·第三届民族之花选拔活动”评选出的56位“民族之花”代表,在北京展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由此可见(  )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走向世界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9. (2017高二上·山东开学考) 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青团的习俗;还有的地方在清明节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习俗。这说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17高三上·海口开学考) 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17高二上·山东开学考) “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比西方早几百年时间,形成了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理论体系,但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们引入了三角学、对数等西方初等数学,从此,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会通的阶段。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成就巨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西方文明的冲击是中华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2017高三上·济宁期末)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靠这个民族的文化来滋养的,一日J失去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这个民族就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这是因为(    )
    A . 民族文化具有凝聚力,能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 . 民族文化使民族的精神根基,决定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C .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 . 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应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 14. (2018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全新的旅游栏目。该栏目以“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表达新生代的旅行态度,沟通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构建华语圈的心灵家园”为宗旨,以记者见闻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人物故事,深受观众的好评。这一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是因为(    )

    ①该节目以旅游实践为依托表达了人们共有的生活情感

    ②中华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已被所有观众所接受

    ③该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信

    ④该节目以世界性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5. (2018高三上·溧水开学考) 出现在3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    )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③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17高二上·城固期末)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

    ①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②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18高三上·蓟州开学考)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输入汉字导致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②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2018高二下·汕头期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要践行这一理念,需要(    )

    ①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其活力

    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阶段、各环节

    ④全面继承中国传统道德,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2018高一下·诸暨期末)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20.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