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六讲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42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在文化发展中,教与文化是互相作用、互为前提的,教育使得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而文化又给予教育以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教育使得文化得以发展,是因为(    )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复古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通过变革社会制度有力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教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④教育可重演历史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文化财富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2. (2018·全国Ⅲ卷) 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18高二下·汕头期末) 近来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潮。《诗的八堂课》重新阐释中国古典诗词,建构以汉语古典诗学观念为核心的普适诗学观念;《好诗不厌百回读》由名家袁行霈先生精选经典古诗词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古典诗词热的兴起有利于( )

    ①复兴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长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③以大众传媒为途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④在继承基础上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18高二下·揭阳期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有些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有些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退出机制,摈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

    ③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18高二上·双峰开学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
  • 6.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钟祥蟠龙菜俗称“卷切子”、“剁菜”,据说是专门为嘉靖进京继位争取时间而由厨师詹多研制出来的。自明嘉靖元年始,至今460多年享有盛誉,被列入中国食谱之中。数百年来,钟祥人民一直将蟠龙菜视为“皇菜”,每逢宴请宾客,席面上必有一道“蟠龙”菜,历来有无“龙”不成席之誉称。这说明传统文化(    )
    A . 展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 .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C .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 .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 7. (2018高二上·双峰开学考)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经特效加工后的影视作品有一种实际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体现出(    )
    A . 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 .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 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先进科技 D . 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 8. (2018高三上·新疆开学考) 《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档电视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②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并激发向上的力量

    ③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2018高三上·蓟州开学考) 《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很多子女也是尽量工作生活离父母近点,包括很多人排斥异地恋,就是双方都要离父母近。中华民族的“家”观念(    )

    ①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

    ②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18高三上·鹤岗月考)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和“传家宝”。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传承的好习惯,还能以点带面、言传身教、带动身边人,推动整个社会风气持续良好。正如清代王豫在《蕉窗日记》中所写:“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是因为家风(    )

    ①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18高二上·兴宁月考)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    )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2. (2018高二上·兴宁月考) 为了安全和环保,近年来各地实施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政策,大力倡导用安全环保的电子鞭炮、电子礼花作为节日庆祝用品,以保护传统年俗。对这一做法的正确解读是(    )

    ①移除传统民俗,倡导文明新风

    ②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传统习俗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和引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18高二上·醴陵开学考)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悠久的历史,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②中华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艺节目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合理性

    ④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18高二上·醴陵开学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 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C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 . 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15. (2018高二上·醴陵开学考) 2017年8月27日,第13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最大亮点是全程全屏激光投影的使用,再加上与表演者的动态有机结合,以及与场外高大建筑灯光秀的合成,让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在画面上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美妙感觉。这说明(    )
    A . 节目形式的创新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B . 大众传媒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 . 现代科技的运用增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D . 文化交流促进了天津传统文化的繁荣
  • 16. (2018高三上·绥化月考)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且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

    ①在传承中发展,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表达方式

    ②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当代人审美需求

    ③坚持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满足了现代观众的需求

    ④承袭和回归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18·江苏)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 .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 18. (2018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9. (2018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18高三上·绥化月考) 回溯过往,从信笺到电话,再到邮件,如今微信更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微信拜年、微信发压岁钱、微信吃团圆饭、微信祭奠亲人……技术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甚至带来新的消费增长。这说明(    )

    ①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

    ②微信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③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