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18-11-20 浏览次数:1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
    A . 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 B . 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 C . 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 D . 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
  • 2. (2017高三上·银川月考)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B . 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C . 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D . 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
  • 3.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
    A .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 .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 4.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 5. (2018高三下·射洪开学考) 著名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在中国境内外国人与外国人的民刑案件,我国官吏不愿过问……譬如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人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蒋廷黻意在说明(    )
    A . 清政府自动放弃境内法权 B . 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 C .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友好往来
  • 6. (2018高三下·三明开学考) 读《河北定县、高阳织业平均每家织业收入在全收入中的地位(1932年)表》,从表中数据可推知(    )

    全收入分组(元)

    定县

    高阳

    家数

    织业收入占全收入的%

    家数

    织业收入占全收入的%

    1—49.9

    50—99.9

    100—149.9

    150—199.9

    200—249.9

    250—299.9

    300—399.9

    400—499.9

    500—599.9

    600—699.9

    700—799.9

    800—899.9

    900—999.9

    1000—1409.9

    1500—1999.9

    2000—2499.9

    总计

    4

    53

    65

    61

    22

    35

    22

    8

    2

    1

    1

    274

    25.2

    22.5

    24.2

    21.8

    15.1

    18.6

    15.8

    3.4

    0.5

    1.1

    0.5

    13.5

    95

    95

    55

    34

    12

    12

    17

    5

    6

    6

    1

    1

    2

    2

    1

    1

    344

    76.6

    71.4

    70.4

    74.5

    82.4

    75.3

    81.6

    86.7

    84.8

    80.2

    95.0

    100.0

    91.5

    97.3

    61.2

    92.0

    82.6

    A . 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 B . 农村家庭手工业呈现分散性 C . 集约化生产在农村中产生 D . 地方政府农村扶贫成效初显
  • 7.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 .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 8.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
    A . 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 . 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 . 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 9. (2018高二下·济南开学考) 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 .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 .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 .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 . 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 10.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
    A . 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B . 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 C . 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 D . 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
  • 11. (2017高三上·张家口月考) 1928年初,苏联在收购粮食方面遇到了困难,苏共中央政治局为此采取了非常措施。布哈林认为那是对农民进行“军事封建剥削”,主张苏联建设农业国。布哈林的观点(    )
    A . 鼓舞了苏联人民的经济建设 B . 旨在发动农民支持工业化 C . 与当时苏联的建设目标不同 D . 显示了苏俄政权的农民性
  • 12. (2022高三上·集宁期中)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 .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18高二下·平顶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 14. (2018高三上·肇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三、选做题
  • 15. (2018高三下·射洪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法之战,法国失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关国工业进展更快。

    ——摘编自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

    ——刘祖熙《改革和革——俄国现代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条件,并概括改革的主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德国与俄国教育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 16. (2018高二下·宜宾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 17. (2018高二上·沈阳期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延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 (1) 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