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一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2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体现了 (    )
    A .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能彻底改变环境 D . 环境依赖生物
  • 2. (2016·华蓥模拟)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3. 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最科学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6七上·庄浪期中)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 B . 一个池塘 C . 生物圈 D . 草原上的羊群
  • 5. (2016八上·东台月考)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叶”化作“春泥”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成分
  • 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 7.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 .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 8.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该草原生态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 9. (2015七上·临沂期中) 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视野内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

    A . 装片上 B . 目镜上 C . 物镜上 D . 反光镜上
  • 10. 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最多,应选择的镜头为(       )
    A . 目镜5×、物镜40× B . 目镜10×、物镜10× C . 目镜5×、物镜10× D . 目镜10×、物镜40×
  • 11. (2015七上·安阳期中) 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 线粒体 B . 叶绿体 C . 细胞壁 D . 液泡
  • 12. 以下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②④①
  • 13. 在克隆羊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亲。如果甲是黑毛的公羊,乙、丙都是白毛的母羊,那么克隆羊的特征是(   )
    A . 黑毛公羊 B . 黑毛的公羊或者母羊 C . 白毛母羊 D . 白毛的公羊或母羊
  • 14. (2016七上·五莲期中) 糖醋蒜头有酸甜味,说明(    )

    A . 大蒜的细胞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 . 糖和醋并没有进入细胞内 C . 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 . 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能力
  • 15. 如图是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丙→丁→乙 C . 丁→乙→甲→丙 D . 甲→丙→乙→丁
  • 16. (2018·湛江模拟)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 . 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 . 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 . 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量加倍
  • 17.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能够完成呼吸排泄和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各项生命活动 C . 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 . 大多数在水域环境中生活
  • 18. (2015七上·临沭期中) 我们在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分析甘蔗茎由哪些组织构成(    )
    A .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 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D .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 19. 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  )

    A .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 .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 .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 . 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 20. (2015八上·江苏期中) 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 苔藓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有假根 D .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 21. “一杯鲜豆浆,天天保健康。”豆浆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素有“绿色牛乳”之称。豆浆中的养料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
    A . 胚芽 B . 胚根 C . 子叶 D . 胚乳
  • 22. (2016七上·南京期末) 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
    A . B . 胚芽、胚根 C . 子叶 D . 胚乳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 24. 下图为细胞模式结构图,请看图回答:

    1. (1) 乙图为  细胞结构图。
    2. (2) 这两个细胞都有的结构是【、【和【
    3. (3) 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樱桃细胞的【中。
    4. (4) 在植物细胞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 (5) 在细胞结构中,【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 (6)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使物像更加清晰。如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将玻片标本向方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
  • 25.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2.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写出在本图中这句谚语包含的食物链
    3. (3)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黄雀、螳螂等动物属于者,细菌和真菌属于者,生产者是
    4. (4) 生态系统中的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5. (5) 上图中有条食物链。
    6. (6) 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7. (7) 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直接导致的数量大量增加,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的,但这种能力又是有一定限度的。
  • 26. 下图,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右图是番茄的植物体,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由A到B细胞的增多是由于细胞 的结果,而由B到C变化是由于细胞 的结果。
    2. (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最明显。
    3. (3) 番茄果实的表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组织;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 组织。
    4. (4) 番茄与人的结构 层次相比没有 。
  • 27. 下图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分析回答:

    1. (1) 写出图中的名称B  ,C D ,E ,F,G
    2. (2)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相同点是,都有,并且后者由组成。不同点是玉米种子中有,而菜豆种子中没有。
    3. (3)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说明其里面含有大量的
  • 28.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如下实验用具及材料进行实验: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湿润的肥沃土壤、烘干的肥沃土壤、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请回答问题:
    1. (1) 在此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2. (2) 你作出的假设是
    3. (3) 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A、B;

      ②A瓶 ,B瓶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分别放入5条蚯蚓;

      ③然后进行观察.

    4. (4) 你的预测: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5. (5) 结论:
    6. (6) 这是一组实验,变量为
    7. (7) 实验用多只蚯蚓,为什么不用1只呢?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