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8-06-07 浏览次数:47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 . 察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制 D . 内阁制
  • 2.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 .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 . 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 3. (2017七下·苏州期中)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4. (2017七下·南宁月考) 唐朝唐玄宗时有位高僧受日本僧人邀请去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东渡日本六次才成功,这位高僧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房玄龄
  • 5. (2017七下·临清期中) 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 .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 . 繁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 . 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 . 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 6. (2017七下·临清期中) 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A . 控制军权 B . 削弱相权 C . 强化君权 D . 集中财权
  • 7.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重武轻文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 8. (2017·怀化)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9. (2017七下·吴中期中)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   )

    A . 李渊和李世民 B . 宋太祖和宋高宗 C .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D . 顺治帝和康熙帝
  • 10. 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唐朝繁荣的文学 B . 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 . 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 . 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 11. (2016九上·扬州期末)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 .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 .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 12.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

    A . 设置进士科 B . 设置明经科 C .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 八股取士
  • 13. (2018九下·平谷模拟)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

    A . 三国归晋 B . 黄袍加身 C . 成吉思汗 D . 李自成起义
  • 14.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 . 西汉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 15. (2018九下·福州模拟) 下图漫画体现了淸朝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思想控制的加强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 . 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 16. (2017七下·大同期末)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

    A . 人口剧增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 . 重农抑商
  • 17. (2017七下·合肥期末) 有一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是(    )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水浒传》 D . 《西游记》
  • 18. 下列关于郑成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清初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 B . 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C . 1661年受清政府之命,率军渡过台湾海峡 D . 他命令数千名步兵登陆,包围赤嵌楼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 (1) 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A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 20.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 (2)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3. (3) 材料三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

    4. (4) 试举一例说明材料四所说的“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 21. (2017七下·合肥期中)

    宋代是我国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以便贸易”

    材料三:“宋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

       

    1. (1) 从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券指的是什么?最早在什么地方出现?有什么意义?

    3. (3) 图片反映了宋代我国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 22. (2017七下·钦南期中)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地挥霍与奢靡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经济篇】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光辉的成就。

    【生活篇】

    材料三:正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这学期的宋朝历史让我颇感兴趣,于是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

    【民族篇】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1. (1) 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写出你的感悟。

    2. (2) 根据材料二,请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3. (3) 请续写材料三的这段文字,把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一下。

    4. (4) 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5. (5) 【感悟篇】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感到骄傲。请简要总结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