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31

【一阅优品】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怡情养性试题详情

阅读

文化认知与传播

【数据调研】

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印象研究(节选)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 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 调查共涉及15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南非、埃及等。 在文化符号选择上,从中国“人物形象、哲学观念、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六个类别中,分别选取三个文化符号,结果如下图:

【各方声音】

“95后”女生李靓雯: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文博爱好者张全:数字技术,真的让艺术分享做到“无边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殷波:文创产品研发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如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还反映出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建议:要结合产业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科技发展成果,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新闻评论】

文化类节目的“破圈”潮流:是喜闻乐见更是文化自信

在牛年春节里,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央视新推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都实实在在火了一把,并带动了新一股文化热潮。 “因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了,所以在观众中‘火起来’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闫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谈到。在势如破竹的出圈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创新,以及大众对于文化的热情与需求。

《唐宫夜宴》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呈现了唐代流行妆容“斜红”,舞台背景的布置上选择穿插《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等名画,展示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这些多元的文化元素让舞台效果更具张力。 闫伟认为,舞蹈演员的生动表情与灵动的肢体语言,以及舞美对于传统文化的空间性再现,在视听效果上给人以震撼性和愉悦感,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诚意致敬。 《典籍里的中国》同样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首集选择解读《尚书》用意深远,让这部虽然佶屈聱牙但位列“五经”之中,实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经典古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作强有力支撑,加之创作者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才能让作品立得住,站得稳。

文化类节目的爆红不是偶然。这次的成功,另一方面得益于创作者对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技术加持带来丰富的视听元素,辅以全新的表现形式,使得文化“活”了,与观众距离“近”了。《唐宫夜宴》中,5G+AR技术手段的使用,实现了舞蹈演员在当代博物馆与大唐盛宴间的自由穿梭,串联古今的同时更串联起文化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 《典籍里的中国》则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辅以舞台分区的形式,将书中文字可视化,典籍精华故事化,实现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相见。

“这些优秀的文化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实现了与现代社会、先进科技的交融,因而真正焕发出文化的魅力与感染力,使得当代观众产生心灵深处的民族认同感,引发审美共鸣。”闫伟说。

当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不再曲高和寡,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时,在这热闹背后蕴含的是经典国学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传播。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