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3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试题详情

班级举行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摘编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 000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千米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 000千米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0.139。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

(摘编自《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人民日报》)

【材料四】

生活图景一:唐代邛窑生产的省油灯是灯盏中的一种,它由瓷器制成。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大的区别,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后,可省一半的油。

生活图景二:到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种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此“凉屋”既“绿色”又环保。

生活图景三: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