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18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这没什么可担心的

张 丰

①有两个在成都的女孩,拍了一段关于自己“失败”的视频。 她们都毕业于211大学,是同班同学。一个女孩毕业后先到某互联网大厂工作,5年内换了十几份工作,现在存款只有5000元;另一个女孩,她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但上一份工作却是火锅店的服务员。

有些人说她们成了废物”。 她们说:“成为‘废物’,其实也没什么。”视频中的她们,笑得自然而开心。如果她们是我的女儿,我看到这样的视频会很开心,可能还会偷偷给她们转点生活费。

③但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出“成为废物”这样的表达。“废物”是“躺平”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说“躺平”是静止,是零;“废物”就是继续向下,是负数。 家长忧虑的,是年轻人失去斗志和雄心。

④他们在生气的时候,有时会骂自己的孩子是“废物”。现在孩子们竟然主动把这个标签认领了,这还了得。大学毕业5年才存了5000块钱,这当然不多。但是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真的在乎孩子存多少钱,毕竟“月光族”很多,靠信用卡或者“花呗”生活的年轻人也不少。让他们无法容忍的是年轻人的这种态度——“成为废物”还喜气洋洋。

⑤但不管“躺平”还是“废物”,可能都只是语言学事件,而不是真正的行动。 就这两个女孩来说,真的要做“废物”的话,她们就不会在冬天的晚上到郊外烤火拍视频了。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她们在这条爆款视频中运用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创意,剪辑,对公共情绪的把握和表达——她们不但是好学生,还是出色的自媒体工作者。

⑥大部分宣称要“躺平”或者“成为废物”的人,并不是不努力,只是不想再过长辈们期望的那种生活了。“60后”和“70后”,是有“增长情结”的两代人。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社会经济每年都在增长,而他们也有一种心理同构。很多人都喜欢为自己规划一个连续增长的人生。 每年元旦和春节,都有人在朋友圈进行“财富”总结:住房日益宽敞,收入与日俱增,即便是对读书和旅行这样的事,也会加以量化,让人看到它的增长。他们为眼前的增长而欣喜,对未来的增长充满希望。他们要求自己的生活必须是一个向上的箭头,中间不能有停顿或折返。

⑦对“90后”或者“00后”来说,要在上一代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似乎变得十分困难。 这未必是坏事,他们有条件做一些更浪漫的梦。 如果说上一代人更看重“时间”(效率至上)的话,年轻一代更在乎的就是“空间”(个人的自由)。

⑧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开始流行“间隔年”,也开始赞美“无所事事”。 他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改变了——有趣比有钱更重要。

⑨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年轻人要捍卫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一个喜欢滑雪的人,可能到全国各地的滑雪场去滑雪,花掉大量金钱和时间,他得到的是什么? 既不是更好的运动成绩,也不是失重的快感,而是那个“独特的自我”。

这真没什么可担心的。 这样的“废物”谁不爱?说到底,上一代人也曾渴望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没有条件罢了。现在,人们会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理想生活的实现。不只热爱收入或者存款的“增长”,他们就会年轻更久。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