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2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旋律作品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3月24日至26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在福州举办。在此次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上,电视精品创作论坛以主题发言、圆桌论坛的形式进行,现场大学生展开思想碰撞与创作交流,为年轻创作者提供创新的思路和理念。

在年轻观众与主创之间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知主旋律与年轻观众“双向奔赴”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山河锦绣》制片人杜伟介绍,“主旋律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要塑造丰满立体的典型人物,拉近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其次细节要足够真实,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最后叙事角度要聚焦到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中来”。

——《现实主义作品给予青年人前进力量》

【材料二】

新时代影视创作呼唤温暖现实主义

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深刻挖掘社会生活本质并积极向上的优秀影视作品。因其抚慰人心、充满正能量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样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方能使作品获得应有的社会效应。

所谓用心,即心怀天下、心怀国家、心怀人民。诗人艾青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20世纪30年代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如果没有对中华民族深刻的情感,是无法写出这样至今依然令人感奋的文字的。

所谓用情,意味着有深情、用真情。《守岛人》中王继才与父亲、妻子、女儿之间多次互动的场景,令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泪目,这是主创者与拍摄对象之间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真诚流露。

所谓用力,指的是影视创作者要有艺术功力。他们拥有基于生活、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进行独特的艺术再造,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地。

——《用心、用情、用力方能获得深远社会效应》

【材料三】

微影像也能承担大主题

当前,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等“微”体量的影视作品逐渐走进观众视野,“短平快”的发展趋势将平台与市场引入了竞争新赛道,也为受众带来了视听新体验。

如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将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宏大主题展示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在历史文化题材中探索突破,让纪录片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场景化综艺《毛雪汪》撷取朋友间真实的相处、有趣的瞬间,篇幅不长却将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小温暖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治愈的力量。

但是,微体量影视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从选题上看,部分作品立意与格调不高,有庸俗、暴力等负面内容。微表达适应了碎片化的需求,但碎片化与思想深度之间如何才能达到平衡,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从制作上看,内容空洞、缺乏逻辑、原创匮乏等问题屡见不鲜,很多作品只“微”不“精”,距离大众选择、主流审美的标准相去甚远。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