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10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内部的学习策略和归因方式。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分配学习精力,合理的归因方式可以增加学习动机。在成功情境下的合理归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有动力进行持续学习,失败情境下的合理归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改进自身学习策略。

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关系中,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焦虑情绪等都会给孩子增添许多压力,学生会因此而产生逃避和厌倦等行为或情绪;在学校里,教师的认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

(摘编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指导策略》2023 年10月01 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对学习的内容要重新定义。我们要教会孩子用批判性思维去辨析它,甚至摒弃那些有可能被淘汰和迭代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是中国和芬兰的教育共识。芬兰提出了培养孩子的七大横贯能力,我们的新课标确定了围绕核心素养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个很好的方向。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关于素养的术语,但这些素养的本质可以归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这三个关键词。

芬兰中小学课程很丰富,比如动手类、动脚类、动脑类。课程设置强调调动孩子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且每一门课程都同等重要。孩子在其中既学习知识和本领,又学习了做饭、洗衣甚至理财等生存、生活技能,还锻炼了体能,发展了社会情感化技能、合作能力等软实力。建议家长用部分时间去做些学校教育中体验不到的事,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养,比如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中发展合作能力,在动手做中发展创新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发展社会化情感技能,甚至在体育锻炼中发展孩子的耐挫力和坚毅力。

对学习的方法要重新认知。但芬兰前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哈梅宁说:“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多去体验和经历,因为这个过程往往比听一堂精彩而流利的课更费力,它需要孩子付出更多努力———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联合反思,咨询和决策,调和不同的观点,寻求信息等。同时,可以学到生活中所需的许多技能。”意味着,你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体验者。真真切切的体验,动手去做,去实验,孩子身在其中会自发地建构出他们对身边生活、人事、社会的认知。

(摘编自《跨越一时的分数,夯实一生之根基》2023 年02 月07 日13《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如何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正确面对“不快乐的学习”?

常见的引导办法有两种。一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学习会在未来带来快乐。但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未来太远,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激励与信心。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改变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体会到一种超越自我的别样的幸福。

以上方法,重要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所达之地。而第三种办法,那就是把学习当成目的。即使学习不通向任何地方,依然值得。能学有所成固然好,纵使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世界运行之奇、数学演算之妙、道德人性之崇高,同样能够滋养我们,令我们快乐。学生若能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厌学心理将被有效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去展现学科魅力,而不是学科难度。

(摘编自《当学习不能带来快乐时,教师应如何引导》2023年01 月17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