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19 高三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   )
A、 户籍制度的严密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考核制度的形成
D、 基层管理的加强
试题详情
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A、 儒学思想影响渐广
B、 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 教育体系己趋完备
D、 士族势力日益强大
试题详情
唐初,朝廷下令若各州所荐举秀才,经策试不第者,所在州的长官要受处罚。唐中期,朝廷规定台阁长官所推荐的僚属,若是不称职,举主要连坐受罚。这主要反映出,唐朝(   )
A、 徇私舞弊成风
B、 重视人才选拔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士族势力衰微
试题详情
北宋时期,政府向盐民收食盐,或由官府运输,转卖于民间,或转售给商人,由商人运销。有时官府因为运盐过多,或盐价过高,销售不出,就直接配给于民,勒令输钱。可见,食盐专营(   )
A、 满足了百姓需求
B、 稳定了食盐价格
C、 促进了商品流通
D、 增加了政府收入
试题详情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步积累为一个月,进而成为一年。他研究了“周末风俗”、“两汉风俗”以及“宋世风俗”之后,得出“天下无不可变之俗”的结论。这体现了顾炎武(   )
A、 历史进化的观点
B、 求真务实的学风
C、 明道救世的主张
D、 改革弊政的诉求
试题详情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这反映出(   )
A、 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B、 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 国人求学之路艰辛
D、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试题详情
中国同盟会以男女平权为政纲之一,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时,没有男女平等条文,妇女一度冲入南京临时参议院,打碎玻璃窗,掌击宋教仁。后来经孙中山调停,答应向参议院提议增修,风波才平息下来。这表明(   )
A、 家庭革命初见成效
B、 革命党人软弱妥协
C、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妇女谋求自身解放
试题详情
下图是1928年东北大学为了庆祝建校6周年而邀请刘半农先生创作的校歌歌词(部分),该歌词意在(   )

痛国难之未已,恒悲火之中烧。

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

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

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为责,无取乎空论之滔滔。

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

A、 揭露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罪行
B、 激励学生肩负起抗日的重任
C、 点燃师生们的爱国良知和热忱
D、 动员青年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试题详情
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 人民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
C、 金属货币退出中国市场
D、 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
试题详情
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谈话中说,中国在维持世界均势中发挥中心作用,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中国,同邻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将是和平的力量,将对解决世界的问题起建设性的作用。对卡特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B、 中苏结盟威胁美国利益
C、 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中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试题详情
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有7.2平方米,2007年达到28平方米。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这反映出( )
A、 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B、 住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C、 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
D、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试题详情
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这主要说明了(   )

时间和举办地

设计思路

2000年悉尼

以龙为核心图案,这一年恰好是中国的龙年,上衣胸前动感十足的巨龙,寓意“巨龙腾飞”。

2008年北京

以祥云为核心图形,古时祥云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延续到现在又增添了和谐、共生的内涵,这与此次奥运主题恰好一致。

2012年伦敦

融入中国书法形式,上衣上蜿蜒的“龙”字造型将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形象融入其中,生动地将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举办地连接起来。

2016年

里约热内卢

将剪纸艺术与现代霓虹灯光效果相结合,营造出“光影龙”的样式,将跑步过程里的“跑步”动作与龙的整体相结合。

A、 运动服装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B、 中国的体育事业与文化交融共进
C、 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传播
D、 体育活动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试题详情
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把原材料分发给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这表明(   )
A、 商业资本在农村的扩张
B、 契约关系深入西欧农村
C、 封建主对市民剥削加重
D、 人口流动促进市场扩大
试题详情
1873年,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宣布,他找到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在荷马到底是谁还有所争议的情况下,施里曼坚信这位诗人所传承的古老神话,根据其创作出的文本开始发掘工作,最终找到了特洛伊。由此可见(   )
A、 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B、 个人意志影响历史走向
C、 考古研究依赖神话故事
D、 考古发掘印证古代传说
试题详情
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认为,女性解放运动是与无产阶级运动同步进行的,女性运动是天然反殖民主义、反资本主义的。美国人则强调只有在西方模式的“民主”制度体系下,女性权力才有可能得到保障。这表明(   )
A、 国际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重视
B、 经济差异影响学术观点
C、 女性主义诠释渗透冷战意识
D、 美苏争霸重心发生转移
试题详情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主要有利于(   )

1967年前

1967年后

①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请解释原因。

②简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

①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②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③“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

A、 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认同
B、 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C、 动员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D、 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19题12分,第20题14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合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对明代商人的形象做出了大量正面的描写(见下表),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情节摘要

出处

布商吕玉偶然拾得二百两银子,想到“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后在南宿州遇着失主,一路陪送他到家里,将银子送还。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士商吴保安终日吃粗粝、穿破衣,十年如一日只是为了赎回好友。

《吴保安弃家赎友》

张孝基不忘岳丈临终嘱托,为妻兄打理家产,并促其改正,使浪子回头。之后将几年来经营之账目钱财交与妻兄,带着妻儿回到自家。

《张孝基陈留认舅》

浙江商人蒋生以情爱为婚姻的基石,崇尚一夫一妻,对女性有情有义,体贴尊重大家闺范马小姐。

《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谐真偶》

——摘编自孟昕颖《浅析“三言二拍”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等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指出,“区乡自治是省自治的巩固基础,省自治又是全国民治的巩固基础。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筑在乡政权民主的基础上,即建筑在广大人民的真正自由上,所以特别有力”。1937年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规定“本条例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证实现彻底的民主”。无论是哪一种乡村政权形式,都是由根据地的乡村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代表了农村除汉奸以外所有阶层的广泛利益。谢觉哉指出,“越下层越要民主,下面基础打得广大而且结实,民主政治的力量才能出人测度地发展起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众几乎没有不参加某种组织的,很多人同时是几个组织的成员。正是通过这种发达的组织生活,根据地的农民很快就从民主政治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的参与者。

——摘编自丁云《抗日根据地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历史时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古代史有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制定的日内瓦四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其前后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他的书中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1863年,杜南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政府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即最早的日内瓦公约。此后,日内瓦公约经过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见下表),缔约国也不断增加,至2014年,世界上有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
日内瓦公约修订情况一览表(至1949年)

时间

内容

1864年

订立了改善战地伤兵境遇的公约。

1906年

制定了《1906年改善战地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弥补了1864年日内瓦公约只能适用于陆战的不足。

1929年

对1906年日内瓦公约加以修正和补充,新订了一个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

制定了四个公约,前三个都是关于作战人员,第四个是新制定的保护平民的公约。

——摘编自朱文奇《何谓“国际人道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