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 A、 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 B、 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
- C、 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
- D、 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
- A、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 B、 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 C、 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 D、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 B、 地理学研究兴起
- C、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 D、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①抢夺利权 ②强租租借地
③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④划分“势力范围”
- A、 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D、 ①②④
- A、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 C、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 D、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 A、 它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 它最后无法实施主要是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
- C、 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 D、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 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 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 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 A、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 B、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 C、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 D、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C、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D、 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A、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B、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C、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D、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
- A、 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 B、 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二次革命”
- C、 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 D、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 A、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仍要继续革命
- B、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 C、 三民主义实践艰难,任重道远
-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势在必行
- A、 武昌起义
- B、 二次革命
- C、 护国战争
- D、 北伐战争
- A、 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 B、 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 C、 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 D、 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 C、 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
- 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 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内容是相同的
- B、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
-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 D、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A、 尊孔复古
- B、 三民主义
- C、 民主科学
- D、 爱国主义
货名 | 1918年7月 | 1919年7月 |
水泥 | 4000担 | 无 |
煤 | 39314吨 | 15417吨 |
黄铜 | 3511担 | 119担 |
铁 | 2162担 | 24担 |
家用器具 | 51173打 | 233打 |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断交通
- B、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入呈现
- C、 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 D、 战后列强的重新卷土而来
- A、 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
- B、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 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 彰显了人民群众团结的力量
- A、 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B、 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C、 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 B、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C、 中国具备社会革命条件
- D、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性质
- A、 是对中国革命方向的思考
- B、 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 C、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D、 重申了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非选择题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
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四: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
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场“共和”革命。它焕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共和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辛亥革命创立共和国是20世纪新中国运动的巨大胜利,而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20世纪后期以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道路,都是辛亥革命所开创的新中国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选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材料二:说它是失败了,这同前面所说的是不是自相矛盾?不是。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
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
——摘编自雷颐《“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
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五: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身处西方思潮涌动和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许多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此次运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思想不断成熟,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五四运动时,毛泽东先后以《湘江评论》》等为平台,支援北京学生。他先后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等文章,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大大地推动和加强了学生运动,推动了知识界、教育文化界走向进步、走向革命。
——摘编自人民网《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要派别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
儒家 | 孟子 | 仁政法国,民贵君轻 |
道家 | 庄子 | 顺其自然,独立人格 |
法家 | 韩非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材料二: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忽必烈认识到儒学作为治国之“道”的价值,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受到推崇。他“行汉法”,任儒臣。在文化方面,对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尊崇,包括建立学校、修建孔庙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大师课》等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清帝格外尊重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学,康熙帝首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到曲阜祭孔子庙;他命令儒臣编纂经书,认真学习儒家经典,悟出追求稳定、修身治德、民为邦本等都是治国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五: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娱;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严复《论世变之亟》1895年2月
材料六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