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日期: 2024-06-01 高一下学期历史

单选题(本部分每题3分,共60分)

试题详情
人们在狩猎采集活动中的足迹形成了原始的路;定居后随着以物易物活动的开展、掠夺战争的发生,以驻地为中心的道路进一步扩展,人工铺设的道路增多,并逐步向车行道路发展。这说明路的出现(    )
A、 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B、 体现农耕文明的开放性
C、 受到政治因素主导
D、 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试题详情
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才能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生活在2世纪的希腊学者包撒尼雅斯所撰的《希腊志》提出另一种说法: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赛里斯人制造了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欧洲人对蚕丝生产的描述有想象成分

②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传播在逐渐进步

④丝绸已成为古罗马社会服饰的主要材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体现了当时罗马(    )
A、 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B、 贵族与平民矛盾不可调和
C、 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
D、 人民的主权地位得到凸显
试题详情
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这主要反映了(    )
A、 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 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C、 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 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试题详情
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 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试题详情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   )
A、 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
B、 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
C、 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
D、 教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
试题详情
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 引进九品中正制度
C、 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 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试题详情
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他们”是(    )
A、 阿拉伯商人
B、 马其顿商人
C、 古代中国人
D、 笈多帝国人
试题详情
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由此可知(   )
A、 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 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C、 法国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D、 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与教权斗争
试题详情
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A、   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 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 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 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试题详情
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但乡村手工业和商业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其经济属于二元经济模式。这些因素与城市工商业结合,最终冲破了封建阶级的堡垒,成为了西欧庄园制瓦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反映出(    )
A、 奴隶制庄园是主要经济形式
B、 家庭式劳作方式的日渐普及
C、 旧劳作方式孕育新生产关系
D、 二元经济是庄园瓦解的根源
试题详情
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具有自然经济特征
B、 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
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
试题详情
有学者统计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如下表),由此表可知(    )

项目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 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D、 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试题详情
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
A、 美洲—欧洲—中国
B、 美洲—西亚—中国西北
C、 欧洲—亚洲—中国
D、 美洲—印度—中国西南
试题详情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
A、 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 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 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 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
试题详情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市场的扩大,许多商品的交易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现货来进行,买卖双方只需订立一纸合同即可成交。这体现了(    )
A、 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C、 商品经营方式的创新
D、 欧洲价格革命的蔓延
试题详情
下图是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一书的部分章节。“?”处最有可能填入的内容是(    )

引言

第一章“海禁一朝贡”体制的突破

……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一、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二、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

三、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

四、“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五?

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

后记

A、 从澳门到马尼拉
B、 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C、 日本的朝贡关系
D、 利玛窦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试题详情
有学者称德意志帝国是“半宪法”甚至是“假宪法”的国家。这是因为德意志帝国(    )
A、 宪法中有浓厚封建色彩
B、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 未赋予人民政治权利
D、 经由王朝战争而建立
试题详情
曾经亲历过法国大革命的邦雅曼·贡斯当指出:“卢梭的错误在于误以为自由的关键在于人民掌权,而忽视了(    )具有侵犯个人自由的危险性。”你认为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A、 社会契约论
B、 天赋人权
C、 三权分立
D、 人民主权
试题详情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 强调社会公平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0分,21题18分,22题14分,23题8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试题详情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物种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其结果既有积极的,比如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消极的,比如造成战争、疾病和灭绝。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解读材料,从中选取某种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