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日期: 2024-05-31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求同存异
D、 全方位外交
试题详情
(3分)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详情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家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B、 消除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C、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 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试题详情
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第一次突破带来的影响是(  )
A、 实现了中国入世的愿望
B、 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70年代借助“乒乓外交”逐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依据社会制度确定外交政策
B、 外交政策随着国家利益的需要调整
C、 美苏冷战结束
D、 美国完全放弃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试题详情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相互团结
D、 保卫和平
试题详情
 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缅甸
C、 苏联
D、 美国
试题详情
 歌谣“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试题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在1950-1958年间,先后邀请了8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来校任教,包括卡尔波娃、戈林娜、波波夫、普希金、崔可夫等。这些专家在教学过程中尽心尽力,有时连饭都顾不得吃,有的在病中还坚持工作。这体现了(   )
A、 美国孤立政策失效
B、 外交政策影响国际关系
C、 两极对峙局面加剧
D、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试题详情
新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新中国也积机用这一原则改 善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 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空前提高。材料表明该原则( )
A、 成为全球共同推行的准则
B、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基础
试题详情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 我们是来求同不是来立异的
B、 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C、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试题详情
 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该主张是(  )
A、 一国两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边倒
D、 不结盟战略
试题详情
1954年,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的这一外交准则,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和平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这一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一国两制”构想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详情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坚持( )
A、 独立自主
B、 互惠互利
C、 大国外交
D、 合作共赢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