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期中联考试题

日期: 2024-06-15 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试题详情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试题详情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
试题详情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试题详情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试题详情
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下列对私有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私有观念的出现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B、 私有观念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C、 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私有观念天然合理,是人所固有的
试题详情
在阶级社会中,劳动者成为“会说话的工具”,之后又被“人身依附的绳索”所束缚,而后再被“看不见的枷锁”所禁锢。这一变化(   )
A、 说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B、 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改变的结果
C、 取决于产品分配关系的变化发展
D、 直接体现出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试题详情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下列关于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   )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②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3号上发表《新纪元》,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十月革命开辟的新纪元是(   )

①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阶级对立消失,人类进入共产主义

③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世界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④改革开放的世界,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下列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
B、 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中国的改革是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 我国改革是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我们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一以贯之(   )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

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开新局于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提中国梦。逐梦十年,中国成就世人瞩目、发展步履更加坚实。追梦,离不开正确方向;圆梦,更需清晰路径指引。这意味着,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③充分发挥伟大事业对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

④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 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 中国共产党领导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试题详情
“父耕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A、 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B、 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 农民毫无人身自由,不能支配劳动成果
试题详情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③社会生产结构失调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纪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揭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历经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中译本在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很快就公开出版,并迅速被抢购一空。鲁迅当时评价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对陈望道及“一件好事”理解正确的是(   )
A、 他首次“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 他成为“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
C、 该著作“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
D、 该著作“极大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试题详情
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均以失败而告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C、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愿承担起领导使命
试题详情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指出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A、 新民主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试题详情
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是1919年5月4日由爱国学生、工人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对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有(   )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现实道路

④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B、 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 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 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试题详情
2022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30周年。美国汉学家傅高义说:“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这一举动标志着       (   )
A、 农村改革先突破
B、 开放格局初形成
C、 改革开放新阶段
D、 百年追梦新时代
试题详情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党的十六大以来,共产党人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①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

②要求党和国家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③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④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

③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试题详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最有效的模式

③彰显了中国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④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方案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试题详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

①发展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③发展和完善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④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

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试题详情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即为“921工程”。为纪念工程立项实施三十周年,9月20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周年总结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回顾了三十年来,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探索历程。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建成首座先进的大型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任务目标。中国航天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一路追随、永不言弃,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梦想。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不仅承载了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也必将推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