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限时训练

日期: 2024-06-09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试题详情
《历代诗·陈》中有诗句:“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此句描绘的事件发生于(    )
A、 公元5世纪前期
B、 公元5世纪后期
C、 公元6世纪前期
D、 公元6世纪后期
试题详情
“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 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 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试题详情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A、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 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 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试题详情
唐初设置政事堂,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中书执政事笔”。唐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轻宰相负担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强化君主专制
D、 实行部门牵制
试题详情
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    )
A、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 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C、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 农牧文化不断交融
试题详情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诗歌创作的丰富
C、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妇女地位的提高
试题详情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反映出诗人忧国忧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材料表明(    )
A、 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 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
C、 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 皇帝好恶决定诗歌创作
试题详情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学者郭沫若写道“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些事件共同体现了唐朝(    )
A、 民族关系和睦
B、 中日关系友好
C、 文化辐射周边
D、 诗歌艺术高超
试题详情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 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 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 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 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试题详情
小镒在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属③于(    )

A、 历史原因
B、 历史结论
C、 历史过程
D、 历史意义
试题详情
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 导致了武将专权
B、 分割了宰相权力
C、 提高了文官地位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试题详情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作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试题详情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其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军制和法律
C、 创制文字
D、 订立官制
试题详情
如表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互相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宋史·岳飞传》

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颍昌。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郾城,败之。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

A、 金兀术将岳飞赐死
B、 岳飞与金军战于郾城
C、 秦桧支持岳飞抗金
D、 岳飞对金军作战失利
试题详情
在宋金对峙时期,双方也存在大量的贸易往来,但宋朝极力防范对方借此增长实力,曾规定凡是对金走私某种商品“论加兴贩军需之罪。”该种商品有可能是(    )
A、 茶叶
B、 丝织品
C、 瓷器
D、 耕牛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是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议和
A、 北宋和南宋都是被金所灭亡
B、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 各政权在“战与和”中政权更替
D、 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实现统一
试题详情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跟柢。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 长安
B、 临安
C、 开封
D、 大都
试题详情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提到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此外还有三千家称为“脚店”的小酒楼……,于娱乐场所都通宵营业。这种现象说明(    )
A、 开封是宋朝唯一繁华的城市
B、 宋朝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C、 宋朝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
D、 宋朝经济已经开始衰败
试题详情
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 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北方南迁速度加快
试题详情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 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 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 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 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试题详情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试题详情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 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B、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C、 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 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试题详情
《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书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了元曲的产生是由于(    )
A、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B、 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C、 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D、 恢宏气象与文化政策
试题详情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2000年,我国历史学家在黑水城文献(研究西夏的珍贵资料)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中发现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上述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    )
A、 毕昇发明活字印剧术并不可信
B、 活字印刷术在宋夏之间有交流传播
C、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是由西向东
D、 我国活字印刷术早于北宋时期发明

综合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试题详情
天下无粮不安,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建立后,基本沿用了隋朝的广通、黎阳、太原等仓,同时又增加了几处粮仓,其中含嘉仓就是最大的一座。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一半。

材料二: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三:中国历代粮食产量一览表

朝代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辽宋金元(1100年)
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说明:140/343中的140指北方亩产量,343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斌、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试题详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

材料三: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四:(他)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以便直接处理政务……这是秦汉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我国行政区划和地方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