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16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试题详情
汪洙《神童诗》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天子堂前立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该诗及情境最初始于( )
A、 先秦世袭制
B、 汉朝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隋朝科举制
试题详情
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 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B、 武则天的承前启后
C、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D、 宋太祖的重文轻武
试题详情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如图是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它描绘了唐代宫廷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 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夜市生活丰富多彩
D、 精神风貌刚劲豪迈
试题详情
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上奏朝廷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据此推断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原因是( )
A、 唐朝典章制度先进
B、 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C、 唐朝对外贸易兴盛
D、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试题详情
“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 隋朝灭亡
C、 唐朝由盛转衰
D、 金与南宋对峙
试题详情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中宋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重武轻文
B、 重农抑商
C、 奖励耕战
D、 重文轻武
试题详情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下列关于研究宋辽关系的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
A、 陶晋生著《宋辽关系史研究》
B、 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州之战》
C、 宋辽边关古战道遗址
D、 元修《辽史》
试题详情
为纪念岳飞,许多地方都建有“岳王庙”。这是因为他(   )
A、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内容是张萌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 政权并立
B、 国家统一
C、 民族关系发展
D、 经济重心南移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仿形到计重货币,到宝泉货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的过程。纸币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   )
A、 “交子”
B、 开元通宝
C、 刀市
D、 五铢钱
试题详情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隋朝
试题详情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B、 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C、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试题详情
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阔,槽橹灰飞烟灭,放园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像

《窦娥冤》插图

《资治通鉴》书影

A、 频繁的对外贸易
B、 发达的宋代经济
C、 和睦的民族关系
D、 繁荣的宋元文化
试题详情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
A、 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 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 书法、火药、指南针
D、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试题详情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处以重刑”。这个“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 强化皇帝权力
B、 限制丞相权力
C、 巩固边疆地区
D、 扩大地方权力
试题详情
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这里的“倭寇”是( )
A、 英国人
B、 葡萄牙人
C、 荷兰人
D、 日本人
试题详情
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从不信传说,坚持调查实证。所著之书被欧洲人惊奇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人被达尔文称为“东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书是( )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试题详情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黄巢起义
试题详情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    )
A、 东北
B、 西藏
C、 台湾
D、 新疆
试题详情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反映出(   )
A、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 手工业工场的出现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商帮拥有雄厚资本
试题详情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如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隋唐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实行行省制度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设军机处

A、 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B、 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C、 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 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国粹”的是( ) 
A、 元杂剧
B、 昆曲
C、 京剧
D、 豫剧
试题详情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 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 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工程和建筑,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里共同构成了国家的轮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沟通南北的动脉】 

材料一:

【观察世界的眼睛】 

材料二: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 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传递信息的神经】 

材料三: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 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

【中华文明的脊梁】 

材料四:明朝为了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和蒙古军队,保卫首都北京,修长城的质量最高,工程量最大……一旦长城失去了防范外敌的作用,长城内外统一了,变为一家了,就没有必要再花大的力量维修长城。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讲,长城防卫功能、军事功能的最终废弃是伟大的历史进步。今天我们讲到长城,不能仅仅看到它历史上的军事功能,还要把它看成我们国家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葛剑雄《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和地图册

试题详情
海洋总是让人类恐惧又向往,一代代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某校七年级同学以“走向深蓝的古代中国”为主题展开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踏浪而去的文明】 

材料一:早在唐代,福建的造船业在东南沿海一带已取得领先的地位。天宝三载( 744),一位僧人筹备第四次东渡日本,就派遣“僧法进及二近事,将轻货往福州买船”。福建泉州发掘的宋代海船,体大坚固,能载五六百人,装有罗盘针,故能远渡重洋,成为宋代福建海上贸易迅猛发展的坚强保证。 

——摘编自谢重光《唐宋福建海上交通与对外佛教文化交流》

【活动二:乘风破浪的友谊】 

材料二:明朝航海路线图。 


【活动三:逆风起浪的政策】 

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