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试题

日期: 2024-06-16 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8.0分)

试题详情
中学生小朵有每天写日记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以下是她日记中的部分内容:                                 

11月19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在网页上就小区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议,还收到了环保部门的回复。我以后要继续关注身边的事情。

下列对小朵日记的解读准确的是( )

A、 网络为文化和科技传播搭建了平台
B、 就环保问题提建议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
C、 小朵的举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 网络是公民发表建议的唯一渠道
试题详情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               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生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

①攻击他人

②恪守道德

③宣泄情绪

④遵守法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试题详情
寒假开始了,小敏同学“晒”起了自己的寒假作业: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你对这份作业的看法是( )

①能完全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②能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不利于形成良好生活态度

④有利于养成参与公益活动、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下列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强为方便使用私自将共享单车搬进自家楼道

②小惠做核酸时戴好口罩,有序排队

③小轩因上网课懈怠而不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④小芳利用周末时间到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试题详情
李琦,开州区临江镇人,从小患病行走艰难,以659分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一个身残志坚靠信念拼进清华大门的开州娃,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迹让同学们折服。下面名言警句与李琦身上的优秀品质一致的是( )
A、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B、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试题详情
小可乘坐电梯时,发现了一张海报(如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发挥男生女生性别优势,取长补短
B、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不受偏见束缚
C、 关注男生女生性别差异,划清界限
D、 男女同学相互学习,促进男女平等
试题详情
仔细观察如图漫画和文字说明,你认为该同学的正确做法是( )

                                 

注:近日教育部出台“手机禁令”,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课堂上禁止玩手机。

①行己有耻,拒绝手机,远离网络

②自觉接受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③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以保持集体的和谐之美

④只有当集体规则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才需要遵守和维护规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3年1月,海南省高院对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海南省农垦总局原局长,依法裁定驳回杨思涛的上诉,维持原判( )
A、 每个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C、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 每个人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试题详情
在一个无电、无淡水、无居民的小岛上,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守就是32年。他们夫妻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家国情怀,把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舍小我,求大我”的人,他们的精神,指引着更多人前进的方向,让向上向善力量成为人们心头的暖流、社会生活的主流。关于形成向善力量的路径,推导合理的是( )

①他们的事迹,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②主动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让社会多一份美好

③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A、 ②→③→①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试题详情
“行己有耻”是我们的基本行为要求。“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观点是( )
A、 小郑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B、 小智彻夜玩手机,还把手机里的照片都发到了朋友圈
C、 看到环卫工在身边扫地,小丽捂住口鼻嫌弃道:“真讨厌!”
D、 小梁刚要把纸屑随手扔掉,但想了想还是果断扔进垃圾桶
试题详情
走进校园,我们可以看见“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走进教室,我们可以看见“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宣传栏……学校以“开门见山、醒目可见”的方式将栩栩如生的“榜样人物”展示给校园师生。这样做( )
A、 有利于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B、 一定能让我们彻底革除旧习,达到完美的境界
C、 能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寻找“闲”,立志成为他
D、 有利于我们检视自身的不足,并在自责中反省
试题详情
下列情境与观点解读相一致的是( )                                                                                                                                                                                   


情境

观点解读

小林总是掩饰自己的情绪,不愿意向别人表露心声

青春期的情绪具有细腻性的特点

小芳看到自己的数学期末试卷得了满分,激动地哭了

哭泣是“哀”的情绪表达

小涵性格开朗,是班里的“开心果”,在他的影响下,沉默内敛的小楠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班级篮球比赛输了,同学们都很沮丧。小瑞说比赛让班级更加团结友爱,这才是咱们班收获的最好礼物

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属于改变认知评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小丽脸上有颗痣,随着身体发育,脸上的痣逐渐长大,她很苦恼。但是上了初中,班里同学说一颗不算什么,你乐于助人这是最可贵的,自此小丽更加自信了。这启示我们( )

①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②我们要正视、欣然接受自己身体变化

③自信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④我们应追求内在美,不必在意外在形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画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表示,插画人物不符合大众审美,这是审美差异造成的,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还有网友认为是插画绘制受了外国势力的干预。对此( ) 

 ①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②独立思考,否定他人一切观点 

 ③敢于质疑,对一切事情说“不” 

 ④敢于质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多管齐下、多方施策,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共识。以下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说法,你赞同的是( )
A、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被害人时,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
B、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内全面禁止吸烟——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 深圳市出台新规,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精饮料将被处以5000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发文加强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管理,要求严防网课周边出现网络游戏广告——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试题详情
2月7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帮任子威卡住位置,并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先走。最终中国选手任子威、李文龙获得该项目金银牌,武大靖最终获得第4名。两人之间的这一细节,被网友们称赞反映了“中国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这传递的信息有( )

①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出发各尽其能

②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

③集体成员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

④集体通过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强大合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以下诗句与情感对应不准确的是(   )

选项

诗句

情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依依不舍的朋友情谊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后的伤感之意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材料:小明和小藏是邻居,更是多年的同班同学,他们经常一起学习,共同讨论问题,无话不谈。最近小明觉得自己好像喜欢上了小薇,想要向她表白。据此完成各小题

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初中生小新生活中的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试题详情
张磊,某校七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是同学口中的“好学生”,安分守己不逾矩。可最近做了两件令人“震撼”的事。一件就是对班级的“按分数排座位”的“传统章程”提出质疑;二是放弃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围棋社团,报名参加班级合唱训练活动。有同学认为,张磊真傻,不得人心,不利自己。

对于张磊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试题详情
【感受法之关爱,履行法定责任】

2022年1月1日起,带娃这件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开启“依法带娃”时代,用法治的力量给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

材料一:【新法速递】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普法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节选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三:【法律适用】

未成年人王某频频实施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鉴于家长对王某疏于管教,2022年1月11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向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其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这是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南宁市发出的首份《家庭教育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