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题

日期: 2024-06-08 高一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有观点认为,文明产生的标志除政治组织上的国家外,还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城市,以及已经发明的文字(下图)和知道冶炼金属。据此可推知(   )

A、 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开启中国文明
B、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进入文明社会
C、 夏朝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D、 商朝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文明的产生
试题详情
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它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它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 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
C、 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
试题详情
在秦律中,不仅私有土地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一切动产及不动产的所有权,如牛羊、甲盾、钱财,甚至是系羊的绳子,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侵犯所有权的行为都有具体的处理办法。据此可知,秦律(   )
A、 注重维护私产者的利益
B、 具有轻罪重罚的特点
C、 有效保护奴隶主的权利
D、 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试题详情
山东莱芜出土了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李”   “汜”   “山”等文字标识。经专家鉴定,铁范为汉高祖时期文物,其中的李、汜、山都是姓氏。据此可知,汉初(   )
A、 山东是全国的冶铁中心
B、 冶铁技术世界领先
C、 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 尚未实现盐铁官营
试题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而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以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为号,加封其臣为公侯。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 彰显国家统一的政治愿景
B、 宣示各自政权的合法性
C、 激励将士开疆拓土的斗志
D、 给敌对的政权制造压力
试题详情
“(曹)魏以中书、尚书为主;两晋中书地位更加重要,门下逐渐崛起、与中书分权;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把皇帝下面的最高政务核心(以丞相为首的三公)分割成为决策、审议和执行三个职能比较明确的系统。”三省制的形成,其目的是(   )
A、 推进民主决策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强化君主专制
试题详情
唐初实行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授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士兵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两税法全面推广
C、 藩镇割据的出现
D、 均田制遭到破坏
试题详情
《齐民要术》记载:“凡黍称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据此可知,《齐民要术》关注(   )
A、 精耕细作
B、 开垦荒田
C、 休耕轮作
D、 改良工具
试题详情
宋代边塞诗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如图)。但元代虞集评论说,“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永未休”。此种格调渐成元代外族类题画诗的主流基调。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时代背景影响士人心态的变化
B、 程朱理学强调民族气节
C、 经济基础会严重影响上层建筑
D、 元代汉人倍受民族压迫
试题详情
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榷场主要设置在政权的交界处                 ②榷场由民间设置并自由进行贸易

③榷场位置变化与政权变动有关                ④榷场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辽圣宗推崇汉文化,曾下诏“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中国书籍,习读经书”;此外,他还开科举,选拔、任用大量汉人参与朝政建设,如宰相张俭、杜防等。辽圣宗的这些举措,从社会转型角度而言(   )
A、 缓和了辽国尖锐的民族矛盾
B、 确立了儒学在辽国的正统地位
C、 导致了游牧文明的日益衰落
D、 推动了契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试题详情
下表是我国部分学者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由此可知(   )

学者

评价

漆侠

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顾全芳

王安石没有着眼于解决冗费、冗官、冗兵的社会问题,而以增加税收来

解决财政困难,不但没有解决或缓和原有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赵冬梅

以逐利为目的的政策倾向,斤斤计较的赏格罚条⋯⋯培养出工具性极其

突出的“新官僚”,他们只关心上之所欲,不关心下之所苦,使宋初

“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状”的行政作风一时烟消云散

A、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
B、 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认识
C、 学者素养决定史学研究
D、 历史解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试题详情
“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
A、 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B、 促进了险要之地的经济开发
C、 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D、 推动了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战役的胜利(   )

A、 打击了倭寇嚣张气焰
B、 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
C、 捍卫了清朝领海主权
D、 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
试题详情
明清之际,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和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但他们终究无法开辟出一条时代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 程朱理学的束缚
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 新经济因素薄弱
试题详情
民国中学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为西力东渐之第一著;而同盟军之役次之。”并强调“鸦片之战”的结局是“辱国病民,不亦甚哉”,“同盟军之役”中的咸丰出逃、城下之盟更是“辱国甚矣”。据材料可知(   )
A、 鸦片之战揭开了中国近代化序幕
B、 将战争失败同“国耻”联系起来
C、 同盟军之役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城下之盟使日本取得在华设厂权
试题详情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民用企业数逐步超过了军用企业数,对其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 晚清政局持续稳定
B、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 洋务派求富以求强
D、 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
试题详情
戊戌变法之初,日本政府认为促使中国人觉醒是日本的责任;戊戌政变后,日本希望中国进行有序渐进的改革;再后来,日本加大了对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力度,并最终因此而驱逐了康有为。日本政府对维新派态度的变化,可以表明日本(   )
A、 积极谋求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
B、 支持用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
C、 旗帜鲜明与维新志士划清界限
D、 洞悉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试题详情
下图是近代某一革命运动形势图,图中深色部分为革命力量控制区域。判断该图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B、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C、 辛亥革命形势图
D、 国民大革命形势图
试题详情
1918年蔡元培在演讲中说,法国近代文明中的“自由、平等、友爱(博爱)”与儒家经典所倡导的“义、恕、仁”是相通的。蔡元培此番言论(   )
A、 借用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B、 认为弘扬西学是救亡的根本之道
C、 强调了中西思想既冲突又融合
D、 说明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立国之本
试题详情
1919年6月9日,天津总商会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材料说明(   )
A、 天津已经成为运动的中心
B、 天津总商会掌握运动领导权
C、 商人阶层参与了五四运动
D、 罢市是维护主权的最佳手段
试题详情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进行交易的杯葛(Boycott的音译,意为‘抵制’)运动。”这一局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 1915年
B、 1931年
C、 1935年
D、 1937年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 彻底肃清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 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试题详情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A、 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B、 有利于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敌
C、 改变了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
D、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试题详情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指的是(   )
A、 全面内战爆发
B、 转入战略反攻
C、 组织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胜利
试题详情
下图为华东画报于1950年10月发表的《解放前后大不同》漫画。该漫画旨在(   )

A、 提醒民众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B、 激发人们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
C、 宣扬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累累
D、 强调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发展
试题详情
2022年2月23日,有记者问美国发言人普赖斯“几乎没有哪次外交历史的周年纪念时,会缺少白宫和国务院的评论。为什么你们至今没有提到一起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记者所问的这一事件,其开创性意义是指(   )
A、 冲破意识形态束缚发展对外关系
B、 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试题详情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   )
A、 南方谈话九二共识香港回归
B、 乒乓外交中日建交真理标准大讨论
C、 剿匪镇反抗美援朝另起炉灶
D、 上海合作组织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
试题详情
表2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

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

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 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非选择题:本大题3题,共40分。第31题14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3分。

试题详情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随着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并巩固下来。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宣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

——摘编自房玄龄(唐)等《晋书》

材料三:表3清政府边疆管理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装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内忧外患的灾难史,更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复兴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图8、图9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状况。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几次变化

材料二:表:新时期农村改革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底

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82年元旦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

任制

1993年1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

2003年3月

《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6年元旦

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

2013年1月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2014年7月

为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到

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

2016年4月

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

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

业支持保护补贴,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的指导意见》

2018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