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卷

日期: 2024-06-15 高一下学期语文

选择题

试题详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B、 辟邪说,壬人 难:排斥
C、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恩惠,名词活用作动词。
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试题详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B、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 以膏泽斯民
D、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试题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略上报②今具道所以
B、 ①议事每不合②度义后动
C、 ①所操术②议法度而修于朝廷
D、 ①同俗自媚众为善②议法度而修之朝廷
试题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略上报
B、 于反覆不宜卤莽
C、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D、 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试题详情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B、 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指书信往返
C、 冀君实或恕也 见:被
D、 辟邪说,壬人 难:排斥
试题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B、 如君实我以在位久
C、 难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试题详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②域中之

③想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④择而从之

⑤不念居思危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⑧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

A、 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⑧/②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试题详情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 虽董之以严刑
D、 举先王之政
试题详情
下列有关文言文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指唐太宗,“太宗”是他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皇帝家庙里祭祀时追尊的名号。
B、 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C、 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品秩铨选之制、全国刑法、狱讼之事。
D、 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文言文阅读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与王介甫第一书》(节选)文字,完成问题。

介甫曰可罢,则天下之人咸被其泽;曰不可罢,国家之安危,唯系介甫之一言,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更也,何损于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于介甫何所亏丧,而固不移哉?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乙)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予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以不可屈之节,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以为当黜,是可怪也!足下家有老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便毁其贤,以为当,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用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高司谏:名若讷,字敏之,时任右司谏。

试题详情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下面小题。

某启:昨日蒙教,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不为征利;辟邪说,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盘庚之迁, 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闻讲《左氏春秋》,爱之,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曰当食,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异曰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弃赀产不营,有大志,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马日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数却愈牢。乃拜特进, 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语终日乃还。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默写

试题详情
根据提示在下列横线中写出相应的诗句。

语言表达

试题详情
魏征的“十思”,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至今仍有意义。其实,成长过程中,用文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十思”,句式大体相似即可。
试题详情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说,心中不慌”,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库充盈的今天,①,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不禁让人②。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③,这样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语言文字应用

试题详情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试题详情
《谏太宗十思疏》在论述时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章开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三句排比,就加重了强调意味。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使用排比修辞。②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奉献 积累 人生 感谢

试题详情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

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 得机遇。

试题详情
《谏太宗十思疏》整句运用十分突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多优秀作文整句的运用都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将段与段整句对应……整句的运用使得这些优秀作文多姿多彩,摇曳纵横。把下面画线的一段话改为整句,但不得改变原意。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有的人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却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懒得研习五线谱;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不想“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捉不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