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日期: 2024-05-31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

试题详情
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 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试题详情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社会制度
试题详情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游牧迁徙
试题详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
试题详情
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 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蚩尤
C、 黄帝和炎帝
D、 尧、舜、禹
试题详情
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蚩尤
试题详情
下图中的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禹用疏导的方法疏洪入海
B、 鲧与大禹成功治理黄河水患
C、 商丘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
D、 大禹治水的故事并不是传说
试题详情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前时期
B、 旧石器时代
C、 约公元前21世纪
D、 距今约2070年
试题详情
202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在各大影院热播,好评如潮。根据剧情发展,剧中的西岐质子“姬发”将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在牧野与纣王殷寿决战取得胜利,建立周朝。电影《封神》中“姬发”的历史原型是( )

A、 周平王
B、 周武王
C、 周厉王
D、 周幽王
试题详情
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 数量众多
B、 种类丰富
C、 工艺高超
D、 分布广泛
试题详情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诸侯大会,参加会议的有齐、宋、卫、郑等国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这次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 )
A、 征战激烈,分裂加剧
B、 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室中兴,封邦建国
D、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试题详情
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拓展疆域,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役。下列属于该时期大型战役的是( )
A、 涿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城濮之战
试题详情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 长城
B、 大运河
C、 都江堰
D、 灵渠
试题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试题详情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 互相排斥
B、 相互融合
C、 趋于一致
D、 独立发展
试题详情
在“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秦朝设立了诸多的中央官职,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通判
试题详情
“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灭六国
B、 焚诗书
C、 坑儒士
D、 筑长城
试题详情
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 四面楚歌
B、 破釜沉舟
C、 围魏救赵
D、 退避三舍

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39分)

试题详情
政治、经济、文化交相辉映,从不同领域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政治智慧】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藩”是指诸侯国)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济智慧】

材料五

【思想智慧】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

材料六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材料七  专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试题详情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起源展”活动。

活动一:【参观文明成果】以下是“中华古代文明起源展”的部分展品:

活动二:【解说文明成果】

展品①: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距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本展品佐证了中国商代青铜铸造不仅制作工艺高超,而且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超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展品③: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半坡人使用的生活用具。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图案栩栩如生。本展品佐证了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活动三:【完成研学任务】

试题详情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下图是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材料四  秦朝疆域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