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

日期: 2024-06-16 中考阶段化学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证据 

 
 

 结论 

 
 

 A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高锰酸钾、氯酸钾分别加热都能产生氧气 

 
 

 这两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 

 
 

 C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Na2CO3 

 
 

 D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铜片上有印痕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A、 A
B、 B
C、 C
D、 D
试题详情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的化学式为H2O2
B、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试题详情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 结构观: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 守恒观:1g氢气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水
试题详情
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滩的是

A、 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试题详情
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5.4g丁和2.8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6g
B、 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 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g
试题详情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和固体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试题详情
向盛有  铜锌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B、 N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
C、  过程中,溶液的  逐渐增大
D、 该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 
试题详情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米的原子)。则微粒X中 

 

A、 只含有
B、 一定含有
C、 一定含有
D、 一定含有
试题详情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尔托齐从一份有关如何让细胞产生唾液酸(化学式为C11H19NO9)的报告中找到灵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以下有关唾液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睡液酸由40个原子构成
C、 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D、 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试题详情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B、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
C、 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向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试题详情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 该反应生成物是CH3CH2OH和H2O
试题详情
 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试题详情
 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 x=20.1
C、 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 乙是催化剂
试题详情
 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 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 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试题详情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试题详情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乙一定是催化剂
C、 甲可能是单质
D、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试题详情
 符号表征化学变化是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 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
C、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试题详情
 罗红霉素是某药品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罗红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罗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
D、 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
试题详情
 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 , 则X的化学式为 (   )
A、
B、
C、
D、
试题详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 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试题详情
 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涉及6种物质
B、 反应前后各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C、 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D、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1∶3
试题详情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试题详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 表示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C、 表示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试题详情
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之一,下列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
C、 奥司他韦中含有氮分子
D、 奥司他韦是由50个原子构成

计算题

试题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试题详情
2023年3月,全国各地迎来流感感染高峰,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能有效治疗甲型、乙型流感。磷酸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请计算: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  ,加热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请计算: 

    

试题详情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甲、乙两位同学为了探索硫酸铜的转化规律,分别将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中。

  

试题详情
《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发生的反应为:  。请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室中10g碳酸钙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试题详情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坏血病等作用。

综合题

试题详情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试题详情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试题详情
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
试题详情
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试题详情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试题详情
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试题详情
 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试题详情
 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福建学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局部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试题详情
 中国科学家首次从月壤样品中发现新矿物——嫦娥石。学习小组查得资料:嫦娥石是从月壤样品的14万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Ca9NaMg(PO47。请和小组同学起研究。
试题详情
 福建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下图所示:

 

试题详情
 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 的I2
试题详情
 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制造,如LiFePO4等。
试题详情
 近年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
试题详情
在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中,化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试题详情
盐酸和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试题详情
金属锶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照明灯,锶元素(S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