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试题

日期: 2024-06-16 中考阶段语文

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试题详情
【云南特色】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南麓,享有“玉龙山下第一村”。

走进玉湖村,一种割裂感由然而生, 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时间走得太过缓慢。对于适应快节奏的现代人而言,进入玉湖村就像进入一个世外桃源, 一切美好得宛如梦境。

行走在玉湖村,一座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映入眼帘。这些民居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所有的石头都取自天然,未经雕(zhuó),它们朴素粗(guǎng),别有风情。一排排由形态各异的石头建成的民居,依偎在雪山脚下,____。玉湖村村后,可以将整个令人神往的玉龙雪山尽收眼底。雪山脚下,石墙石板,石垒的沟渠流水潺潺, 吸引越来越多人来到玉湖村____传统。家家淌水、户户有花,游客随手推开一扇门,不经意间主人腼腆(tiǎn)笑脸相迎而来。

玉湖村还有一湖,即龙女湖。这里的景色更为优美,湖中雪水清澈,蓝天白云衬托着高大的玉龙雪峰倒映在湖中,大自然仿佛都沉淀在湖底。湖畔(bàn)草场茵茵,野花点缀其中,壮丽的景色令人 ____。

山野草甸,野花家马,抬头可观雪山,低头可见屋舍俨然、袅袅炊烟。被玉龙雪山____着的玉湖村遗世独立, 潜藏着丽江最古老的时光,以其独特的避世之景治愈着所有来人。

试题详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崇尚勤俭、不尚浮华的风尚广泛传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俭朴、力戒奢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爱粮节粮意识融入血脉,让勤俭节约精神见于行动。

①风尚的力量,靠行动显现,也靠时间累积

②尽管生活越来越好,但节俭的好习惯不能丢,低碳生活新风尚更要弘扬

③我们心中要始终算清粮食安全的“大账”,用不弃微末的努力去守护

④倡导粮食节约、遏制粮食浪费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

⑤面对粮食和其他各类食物,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念其根源、知其不易

A、 ⑤①②③④
B、 ⑤②①④③
C、 ①②⑤④③
D、 ①④②③⑤
试题详情
名篇名句默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就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各有各的情致,各有各的韵味。《钱塘湖春行》中的“”描绘的是春花春草生机勃勃的韵致;《三峡》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绘的是夏季江水漫上山陵,航道被阻断的景象;《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描绘的是秋菊绽放,明净如洗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描绘的是雪压冬林,梨花满枝的浪漫景象。四季流转,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各具特色,让人乐在其中,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试题详情
学习与探究

学校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试题详情
名著阅读
试题详情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试题详情
唐代张旭的书法作品具有“笔画连绵不断,运笔遒劲,气势奔放纵逸”等特点,下列属于张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
B、
C、
D、

阅读(12~24题,共32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其西山麓有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②而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蛱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注释】①何巢阿:人名。②窍:孔,洞。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读书苦乐

杨 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④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伙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历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⑤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书的境地呢,实在是包罗万象,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⑦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悬崖上的少年

胡宝林

①站在我家门前,就可看见南山。南山峰峦层叠,常常隐约在云雾里。

②12岁那年四月的一天,我走了十多里山路去南山里挦(xián,撕,取,拔,拉)韭菜,已经到半下午,鎏笼(pàn lóng)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心里有些焦急。

③我朝西面看了看,几十丈高的悬崖从河底一直矗立到白云下,一绺溪瀑,从上面跌宕流下。悬崖上部有一处缓坡,绿绿的,是不是韭菜?

④悬崖似乎不宽,两边是荆棘簇拥的杂木林。我顺着一边山坡往上爬,爬了一个多小时,佔计接近悬崖顶了,拨开荆棘钻进杂木林。杂木林里,埋藏着几段巨石。在巨石之上,我发现了几簇韭菜,瘦瘦的,却让人心生希望。

⑤我踩着杂草,绕到巨石上,将那几簇细韭菜一根一根挦了,放到繁笼里,又在树林里爬上爬下继续寻找。

⑥从几十丈高的悬崖往下看,就仿佛直直立在天地之间,人有些头晕。往上看,一块突出的巨大的岩石挑着水流跌下,头顶是白云蓝天。在十几米远处的上方,崖石有些微凹平缓,上面蓄了些土,土上长着一丛丛茂密的绿叶子。我分辨了半天,是韭菜!水流是从另一边流下去的,这边没有水。我望着悬崖,对于韭菜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抠着石头,脚趾紧紧抠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在巨大的石崖上,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往前缓缓挪动,终于爬到了缓坡处。

⑦我侧身坐下,悬崖下深深的沟谷在眼前一晃,顿时心生惊诧,赶紧回身。这丛绿叶中,叶片大的是石蒜,还有一片韭菜。这片韭菜长在土苔藓上,像蒜苗一样,绿森森的,叶宽膘厚又修长,密密麻麻。

⑧像发现宝藏一样,我趴跪在地,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一根韭菜根部,轻轻提撅,“咯吱”,

韭菜就断了,又滑润又干脆,鲜嫩的汁液染湿了我的手指。“咯吱”“咯吱”,韭菜在我指头间断裂的声音,在我意识深处回响,瀑布的流荡声仿佛不存在了。终于,我将韭菜捋完了。

⑨悬崖上不敢久留,回!

⑩此时,我才意识到,比爬上来更难的是退下去。上的时候,身体平衡,还能抬头看路;退的时候,整个身体似乎往下掉,又不敢朝下看,只能摸索着退。

⑪我探出脚去,把身体慢慢交给腿脚,让自己落在了崖壁上。我的脚趾依然紧抠崖壁,但脚心刚踩了泥土,有些滑。手指紧抠着石壁上的小突起,但手心出汗,手指抠不紧。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吹来就会被轻轻吹走。

⑫我觉得身躯慢慢变得酥软了,脊背上冒出了汗,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我甚至后悔了,如果掉下去怎么办?我想到了父亲、母亲,想到了课本里写的总在危急时刻出现的英雄,想到了救援飞机。头顶是蓝天白云,我渴望变成一只燕子,一朵白云……

⑬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内心的另一种渴望、另一种声音——带着美好的想象,在内心生长并越来越大:不要想,走!你会走过去!你走过了那么多难走的路呢!

⑭我冷静下来,把自己整个交给下意识,一点一点,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一个世纪,当杂草出现在身侧,我一脚踏到树林边缘,身体终于离开崖壁时,我猛地坐在了草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⑮太阳落山,树林笼在阴影里。走过沟底的石桥,我回头望去,悬崖像直立的一道铜墙铁壁,挂着瀑布流泻,长韭菜的地方,像生在云雾里,深深的恐惧如水涌来……

⑯回到家,我择了一大把韭菜,母亲炒了,山韭菜耐炒,有种特别清新的香味。

⑰晚上九点时,院里传来“咚”的一声,一根松木檩,扔在了院里。父亲从南山林场扛木头回来了。他拉过凳子一屁股坐上,凳子咯吱了一下。父亲古铜色的脸庞上全是汗水,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他的胳膊上一绺一绺是荆棘划出的血道,一根手指上还缠着胶布。母亲端来一碗水,父亲一口气喝完。母亲问,疼不疼?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没啥。

⑱父亲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走几十里山路,在南山主梁下村里林场的松木沟里,将树伐倒、蜕皮、火燎,然后一步步扛到梁上,办手续,再走几十里山路回来的。这根檩条明早交到村委会,能换回五块钱。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他就选收入高但又最粗重最费力气的檩条来扛。

⑲吃搅团时,父亲把一筷头韭菜,塞进嘴里嚼了下,对我笑了,目光里有一种暖意。

⑳父亲没有问我韭菜从哪里来,我也没有问父亲松木檩从哪里米。

㉑我们用被荆棘划出道道血痕的手臂端起饭碗时,大山在家南面的不远处矗立着,照旧沉默不语。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写作(共40分)

试题详情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休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很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寻;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日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