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

日期: 2024-05-18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

诗歌鉴赏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试题详情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试题详情
古诗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试题详情
诗歌鉴赏。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①丹阳:地名,今属江苏镇江。②参军:古代官名。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试题详情
吉诗文鉴赏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画线句批注,给《采葛》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批注:“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两句一字之差,但“露”和“泥”互为补充,写出了不归者天黑尚在劳作的辛劳,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苦与怨愤。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来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批注: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试题详情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1)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2)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3)销:消散。(4)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5)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试题详情
古诗文阅读

【甲】                  【乙】

唐˙顾况                  清˙赵翼

不觉老将春共至,             烛影摇红焰尚明,

更悲携手几人全。             寒深知己积琼英①。

还丹寂寞羞明镜,             老夫冒冷披衣起,

手把屠苏让少年。             要听雄鸡第一声。

【注释】 ①琼英:指雪花。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详情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试题详情
阅读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眺。③会:理解。④阑:同    “栏”。⑤强乐:勉强欢笑。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试题详情
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小园(其一)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太湖

宋•苏舜钦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谪居苏州之时。②笠泽:即今吴淞江,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③楚吟:楚歌。《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试题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题详情
读古诗,完成问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试题详情
诗歌阅读

野井

【唐】郭震

纵无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轮。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注释】①郭震:唐朝名将、宰相。②凿处:指凿井时所选择的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青·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袜刬(chǎn):脱掉鞋子以袜着地。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与友人过山寺

戴叔伦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

谈诗访灵彻 , 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

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注释】①帝里:京城长安。②茗:茶。③灵彻:诗僧,戴叔伦友人。④陶公:指陶渊明。

两首诗都写到了“茶”这个意象,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