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12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贾谊的《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由此可知商鞅变法( )
A、 开启了百家争鸣
B、 增强了秦国实力
C、 加剧了分裂割据
D、 维护了贵族利益
试题详情
春秋时期,周边的戎、狄等民族中既有与殷商同族的子姓,又有与周王室、姻亲同族的姬姓、姜姓;周襄王娶狄女为后,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这反映出当时( )
A、 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B、 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 存在各民族的交融
D、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试题详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云纹设计来源于我国古代青铜器上的云雷纹,下面最能反映我国青铜器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 甲骨文
B、 长城
C、 兵马俑
D、 司母戊鼎
试题详情
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A、 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 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 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试题详情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可推断出北京人( )
A、 人工栽培水稻等农作物
B、 会制作陶器、玉器
C、 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D、 会制作简单的衣服
试题详情
如图是《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全部殉马600多匹,实际出土殉马334匹。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 )

A、 山东临淄擅长养马,马匹众多
B、 春秋时期殉马是一种时尚
C、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D、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力强盛
试题详情
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 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试题详情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 长城
B、 大运河
C、 都江堰
D、 灵渠
试题详情
我国流传着许多人类起源和先民事迹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等,这些神话传说( )
A、 是认识远古社会的一手史料
B、 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C、 印证中华文明走进农业社会
D、 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水平
试题详情
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
A、 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
B、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
C、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D、 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试题详情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的暴政引发了( )
A、 大泽乡起义
B、 国人暴动
C、 长平之战
D、 牧野之战
试题详情
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如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此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 周武王
B、 嬴政
C、 陈胜、吴广
D、 项羽
试题详情
盘庚迁殷,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是( )
A、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B、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C、 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桀
D、 扩充疆土,分封诸侯
试题详情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材料说明了(    )
A、 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 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 秦朝实行非常残酷的法律
D、 秦朝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试题详情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距离较远
B、 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 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
D、 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扩大
试题详情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试题详情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推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D、 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试题详情
传说中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的酋长蚩尤被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阪泉之战
试题详情
如图是《战国七雄分布图》,其中通过变法,一跃成为最强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基的是①、②、③、④四个诸侯国中的哪一个?(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夏——商——西周——东周
B、 夏——商——东周——春秋
C、 夏——商——西周——战国
D、 夏——商——春秋——战国
试题详情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房屋样式完全相同

③进入原始农业时

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其中“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 )
A、 镐京
B、 安阳
C、 牧野
D、 岐山
试题详情
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 巩固了西周疆土
B、 确立了等级制度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填空题

试题详情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试题详情
公元前 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疆域最西到达 郡,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试题详情
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其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综合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

——《人民日报》2015.7.19

材料二:

材料三: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②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试题详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乔嫦美《秦皇汉武奠基大统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