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联考历史试题

日期: 2024-05-31 高一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客观上反映了( )
A、 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
B、 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C、 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
D、 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试题详情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
A、 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 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 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 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试题详情
 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 )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 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 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D、 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
试题详情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试题详情
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
A、 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
B、 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 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
D、 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试题详情
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北方数省。为阻止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蔓延至自己的辖区,东南地区的官僚买办等势力在列强的诱致下,以“保全疆土”为幌子,达成所谓“互保”意向,这就是近代历史上的“东南互保”。这说明,“东南互保”(   )
A、 遏制了列强在华扩张的势头
B、 瓦解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
C、 导致地方实力派与朝廷对抗
D、 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试题详情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
A、 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
B、 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 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D、 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试题详情
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 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
C、 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D、 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
试题详情
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
A、 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
B、 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 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D、 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试题详情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艺术,反而使程朱的真面目呈露出来。”这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是传统儒学的复兴
B、 意在弘扬中国文化
C、 稳定了儒学的地位
D、 有利于儒学新发展
试题详情
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 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 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 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 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试题详情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试题详情
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
A、 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 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C、 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 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试题详情
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了以“万国公制(即米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以米突制为权度的标准制。标准制长度以1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1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斤。”民国政府上述规定( )
A、 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B、 丰富了近代税收体系
C、 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
D、 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
试题详情
 民国 25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计划由花园和广水经随县、枣阳、樊城至老河口。经过 2个月的经济调查和勘测,正当年底准备动工时却停止下来。民国 35年,省参议会曾提出恢复修筑这条铁路的议案,虽获得通过,但这项议 案也没能付诸实行。这表明(   )
A、 政府迫于财政危机无力修建
B、 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
C、 西方列强阻碍中国铁路修建
D、 铁路建设技术力量不足
试题详情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 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 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 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 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试题详情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试题详情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政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02.6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600多个。这一运动( )
A、 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B、 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C、 确立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地位
D、 激发了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
试题详情
 1960年初,中国国防工业初具规模,航空工业、导弹工业等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形成了沈阳、北京、太原、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国防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生产基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国防力量稳步提升,这种布局( )
A、 有利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B、 大大加快国民经济恢复进程
C、 兼顾协调区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D、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试题详情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试题详情
 1960年3月,毛泽东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为“鞍钢宪法”;这与当时苏联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繁琐的规章制度的“马钢宪法”有很大不同。这反映了( )
A、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B、 我国自主探索企业发展模式
C、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D、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相对合理
试题详情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试题详情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试题详情
2018年计算机及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占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从6.5%增长到18.4%,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5.7%的占比增长到15.4%,机械设备制造业从5.19%增长到10.19%。2020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5.1%和33.7%。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行业居全球第一。这些数据说明中国( )
A、 已经成了制造业强国
B、 中高端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
C、 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D、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试题详情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试题详情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转变反映出我国(    )
A、 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B、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 开始侧重调整生产关系
D、 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试题详情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
C、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试题详情
1957年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入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完全适应了多极化国际形势变化
D、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2020 年 8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在 5 月份的出口许可限制的 基础上,升级了对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产品的限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联发 科、高通、中芯、海力士等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都陆续表示在此之后将无法继续为华为 提供服务。从华为“缺芯”事件我们可以看出 (   )
A、 优越的社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B、 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C、 经济的全球化不利于民族企业发展
D、 霸权主义导致国际经济秩序被颠覆
试题详情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这( )
A、 显示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B、 体现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C、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D、 说明了新冠疫情公共关注度有特提升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