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3.4升华和凝华

日期: 2024-06-18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单选题

试题详情
成语、谚语、俗语和诗词等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B、 “霜前冷,雪后寒”,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小冰晶的现象
C、 “釜底抽菥”是指彻底止沸,“扬汤止沸”是指暂时止沸
D、 “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
试题详情
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外壳出现水珠
B、 秋天室外结霜
C、 放在碗中的冰棍化了
D、 早晨大雾迷漫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冬天哈出“白气”
B、 河水成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露珠的形成
试题详情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
D、 樟脑球越来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烈日炎炎河水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冬天,寒凤凛凛湖水成冰
试题详情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或冰块对食品进行保鲜,这是利用了(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升华吸热
C、 冰块汽化吸热
D、 冰块升华放热
试题详情
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片_x0020_100007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B、 图片_x0020_176489874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 图片_x0020_100009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 图片_x0020_100010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试题详情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试题详情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       )
A、 先凝固后汽化
B、 先凝固后升华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凝华后液化
试题详情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1)滴在桌子上的墨水逐渐干了;(2)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教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3)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4)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A、 (1) ( 2 )
B、 (2 ) ( 3 )
C、 (2 ) ( 4 )
D、 (1 ) ( 4 )
试题详情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试题详情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试题详情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汽化生成的
B、 “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C、 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多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试题详情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填空题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这时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选填“多”或“少”)。

试题详情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试题详情
严冬,如图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凇”属于(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放出”)热量。

试题详情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形成云。在温度高于0℃时,云中的小冰晶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试题详情
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
试题详情
小花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 800℃,碘的熔点为 113.7℃ ,要观察“碘升华”现象应采用图(选填“甲”或“乙”)方式加热,另一加热方式碘容易发生(填物态变化,下同);停止加热后," 碘锤” 中的碘蒸汽会发生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