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期: 2024-06-01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1890年为前柱,1914年为后柱)

A、 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英国的大臣说:“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俄国外长也强调:“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这两位大臣的言论可以直接用来(   )
A、 分析一战的非正义性质
B、 展现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C、 介绍一战中西线的战况
D、 说明一战产生的深远影响
试题详情
1914年6月29日,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说: ‘“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被德皇称当时“千载难逢”是因为发生了(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来克星顿的枪声
C、 敦克尔刻撤退
D、 莫斯科战役
试题详情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材料表明( )
A、 德国与法国是友好盟国
B、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利益的战争
C、 德国与英国是友好盟国
D、 一战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 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 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 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
A、 爆发的原因
B、 复杂的进程
C、 战争的性质
D、 深远的影响
试题详情
下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事件。将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参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凡尔登战役 ④英法参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①④
试题详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在战争爆发后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这一事件最能说明一战的(  )
A、 性质
B、 导火线
C、 根本原因
D、 转折点
试题详情
罗曼•罗兰在1916年的《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至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德国如此行动的原因是(  )
A、 德国的无赖和寄生着很多
B、 为了避免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命运
C、 为德国争取正当的权益
D、 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试题详情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了一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最合理的是( )

A、 英法的工业增速始终领先
B、 工业增长倍数决定占有赠民地数量
C、 德美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
D、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试题详情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D、 德军突袭波兰
试题详情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 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 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 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试题详情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三国同盟联合的原因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试题详情
有学者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
试题详情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毒气等新式武器
试题详情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面属于三国同盟的国家是(  )
A、 英法俄
B、 德意奥
C、 英意日
D、 意日俄
试题详情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所示内容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对表格数据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国家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A、 世界日益连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B、 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C、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 美国超过英国占据世界霸主的地位
试题详情
小说是现实的映照。下列小说在英、德两国出版后广泛传播,据此判断当时的时代背景应是( )

A、 欧洲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
B、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 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D、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广泛兴起
试题详情
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 战争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
D、 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价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奥作战)和南线(塞尔维亚对奥作战)其中又以西线最为惨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