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3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日期: 2024-06-01 中考阶段历史

单选题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先后宣布建成了(   )
A、 政府干预经济制度
B、 “福利国家”
C、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D、 计划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1971年,西欧的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的汽车大举进入美国汽车的国内和国外市场,西欧的食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出口产地。这说明(   )
A、 欧洲己摆脱美国控制
B、 西欧国家实现联合自强  
C、 欧洲经济已超越美国
D、 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终结
试题详情
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率先发行和使用统一货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A、 欧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约
D、 上海合作组织
试题详情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冲突加剧。标志着两国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是(   )
A、 德国的投降
B、 “华约”的成立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北约”的成立
试题详情
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 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 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 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 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试题详情
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
A、 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B、 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C、 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试题详情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工业化建设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影响了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试题详情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试题详情
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某国际组织中,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发行统一的货币。这个国际组织是(   )
A、 欧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试题详情
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这表明(   )
A、 欧洲经济超过美国
B、 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C、 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D、 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试题详情
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松散到联合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成立欧共体
D、 成立欧盟
试题详情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对“福利国家”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
C、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社会福利支出过大加重政府则政负担
试题详情
有学者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段材料表明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
A、 对付苏联,加强实力
B、 摆脱美国,独立发展
C、 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D、 结成同盟,称霸世界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   )
A、 资本主义制度
B、 社会保障制度
C、 计划经济体制
D、 系统教育体系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始于(   )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 纳米比亚的独立
D、 联合国的成立
试题详情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试题详情
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 《华沙条约》签署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试题详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试题详情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
A、 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 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 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
试题详情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实质是霸权主义战略。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
A、 冷战政策
B、 门户开放政策
C、 绥靖政策
D、 马歇尔计划
试题详情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的失业者地位都很高,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
A、 "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B、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非常优厚
C、 “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定的弊端
D、 福利国家的劳动者大多懒惰成性
试题详情
欧洲地区的某一组织,其成员国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使用统一的货币”。该组织是(   )
A、 欧洲共同体
B、 欧洲联盟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欧洲煤钢共同体
试题详情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控制西欧
B、 遏制苏联
C、 扼杀中国
D、 称霸世界
试题详情
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 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 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试题详情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 社会制度的差异
C、 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 全面冷战的开始
试题详情
1980年,尼克松警告: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否则80年代中期将是美国和西方最危险和最严峻的时期之一。这是因为当时美国(   )
A、 经济发展放缓
B、 进入“新经济”阶段
C、 社会繁荣发展
D、 主宰了世界经济命脉
试题详情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七十七国集团
D、 独立国家联合体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冷战格局的演变.
C、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在发表《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
A、 建立国际联盟
B、 建立欧洲共同体
C、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D、 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试题详情
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于(   )
A、 日内瓦会议
B、 “非洲年”
C、 不结盟运动
D、 万隆会议
试题详情
“1990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独立”指的是(   )
A、 利比亚独立
B、 阿尔及利亚独立
C、 尼日利亚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试题详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先后颁布实施《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日本崛起的原因是(   )
A、 民主化改革
B、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 美国积极扶持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试题详情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
A、 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试题详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世界工厂”的转移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美苏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试题详情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二: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试题详情
大国崛起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场工业革命改变了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活,煤炭变成了蒸汽,打开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大门,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工业时代,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那时英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的一半,纺织品的产量占全球的五分之四,英国控制着全球贸易,它成了一个帝国。

——摘编自纪录片《人类: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材料二: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内战,踢开了奴隶制这个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从此美国进入了全面崛起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1861年至1914年)的美国,还出现了科学技术革命的高潮,这股科技革命浪潮使世界科技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科技促进了经济发展,到1894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日本在二战后初期,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的边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使日本比较容易的从西方先进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它从不吝惜在教育上进行巨大投资,并且战前已有相当研发规模和技术基础,因此日本在发展科技方面和以科技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李绍猛《日本二战后的创新崛起》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试题详情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试题详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材料三:“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

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美苏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请回答:

试题详情
亚非拉国家逐步摆脱殖民统治,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削弱,亚洲、北非地区多国取得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非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非洲共有45个国家获得了独立。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摘编自2015年万隆会议纪念活动讲话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鸿篇巨著,无数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