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日期: 2024-06-17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

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试题详情
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 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C与生物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
C、 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
D、 该食物网不完整,还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试题详情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与生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细胞结构中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
B、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D、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试题详情
下列是生物的是(  )
A、 珊瑚
B、 珊瑚虫
C、 煮熟的鱼
D、 生物课本
试题详情
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叶上,叶片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
A、 生物能运动
B、 新陈代谢
C、 应激性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试题详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所述的豆苗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合作
试题详情
下面哪一项实验不是对照实验(   )
A、 测量同一条金鱼在30℃、15℃、1℃水中的呼吸频率
B、 两株基本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放在等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C、 取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分别在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
D、 两个瓶子装等量绿豆,一个少量水放在室温中;另一个加水浸没绿豆放在冰箱里
试题详情
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小明想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试题详情
生物实验小组分别用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和人的口 腔上皮细胞做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绘制出细胞简图如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 胞核等
B、 ②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C、 甲图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D、 ④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
试题详情
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 确的是(  )
A、 视野较暗——改用平面镜
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物镜
D、 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试题详情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x,物镜是8x,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20x,物镜是45x,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结果是 (    )
A、 细胞变小,数目增多
B、 细胞变小,数目减少
C、 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D、 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试题详情
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在村道两旁进行绿化时,移栽树苗需要剪去一部分枝叶或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下列正确的解释是(   )
A、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降低蒸腾作用
C、 促进植物叶的呼吸作用
D、 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试题详情
下列选项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的是(  )
A、 粮食、蔬菜、水果
B、 鱼虾、猪肉、鸡肉
C、 石油、天然气、煤炭
D、 电灯、铁锅、水缸
试题详情
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
A、 调节碳一氧平衡
B、 过滤空气尘埃
C、 降低环境噪声
D、 涵养土壤水源
试题详情
佛山亚艺公园“禅荷花岛”被誉为广东八大赏荷基地之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美丽的荷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试题详情
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蒸腾作用越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越快
B、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C、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D、 移栽植物时要尽量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试题详情
把一粒花生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 无机物、有机物
B、 有机物、无机物
C、 无机物、无机物
D、 有机物、有机物
试题详情
新会的柑普茶是将普洱茶填充到小青柑的柑皮内经干燥处理制作而成。柑皮和茶叶分别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A、 器官,器官
B、 组织,器官
C、 组织,组织
D、 器官,组织
试题详情
下图是天竺葵的绿叶在光 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几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a是天竺葵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要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 步骤b是用黑纸遮住叶片上下两面的同一部分。让叶片部分没光照,其余有光照,进行对照
C、 步骤c可以是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然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D、 步骤d是用酒精对叶片进行染色,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试题详情
下列农业措施与对应生物学原理相匹配的是(  )
A、 合理密植—呼吸作用
B、 中耕松土——光合作用
C、 阴天移栽——蒸腾作用
D、 晾晒粮食——光合作用
试题详情
下列生产生活实践能降低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被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
B、 农民伯伯经常给庄稼的根部松土
C、 果蔬放在冰箱内可延长保存时间
D、 花盆底部留有小孔有利花的生长
试题详情
一位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 kg

45 kg

31 kg

46 kg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弥勒树别名佛肚树,是2019年世园会植物馆中长相最奇怪的一种树,巨大的树干就像弥勒佛的肚子一样。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大肚子形象,是因为它粗大的树干中存满了大量水分,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下列关于弥勒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弥勒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 弥勒树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 弥勒树树干中储存的水分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D、 弥勒树与植物馆中的其它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试题详情
有两粒玉米种子已经度过了休眠期,但是,A种子被虫咬坏了胚,B种子被虫咬坏了一部分胚乳。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两粒种子的萌发情况是(  )
A、 A、B两粒种子都会萌发
B、 A种子会萌发,B种子不萌发
C、 A种子不会萌发,B种子会萌发

D、 A、B种子都不会萌发
试题详情
在叶芽的结构中,发育成幼叶的是(   )
A、 芽原基
B、 叶原基
C、 芽轴
D、 生长点
试题详情
平时我们所说的葵花子和西瓜子分别是由发育而成的( )
A、 子房和子房
B、 胚珠和胚珠
C、 子房和胚珠
D、 胚珠和子房
试题详情
我国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我们每种下一棵树木,能让“碳中和”进度条前进一小步,因为树木能进行(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运输作用
D、 吸收作用
试题详情
下列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给移栽后大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
C、 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D、 育苗时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试题详情
以下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设计方案。若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以下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装置

条件1

25℃

25℃

4℃

25℃

条件2

干燥

水适量

水适量

水浸没种子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试题详情
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  )
A、 有根毛开路
B、 有成熟区的保护
C、 有根冠的保护
D、 有伸长区的保护
试题详情
下列植被类型中,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地区的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草原
C、 常绿周叶林
D、 热带雨林

读图理解题(共10分)

试题详情
读图理解

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不同的镜头,图3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时的步骤,图4是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注:[]内填数字)。

资料分析题(共10分)

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

资料一:1787年,菲利浦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它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资料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钢筋水泥的“丛林”使得城市绿化用地的急缺显得尤为突出城市屋顶占约城市面积的1/5,相当于一个人工沙漠,因此,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立体绿化中的主体,缓解城市绿化用地不足、“热岛效应”、雨水径流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如把屋顶建成人工湿地,其耗水量可达到同等面积的水面的2倍,森林的4倍,草地的8倍。耗水量越大,其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越大,降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能力也越大。屋顶绿化在各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益和优势,屋顶绿化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和经济危机。

实验探究题(共10分)

试题详情
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 200 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2 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 112 天(16 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请分析作答。

组别

0 天

第 112 天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根长(cm)

根数(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综合题(共10分)

试题详情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绿色植物在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请你学以致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