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中考真题汇编:微粒构成物质2

日期: 2024-05-19 中考阶段化学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试题详情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试题详情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试题详情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 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试题详情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端午时节粽飘香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试题详情
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试题详情
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试题详情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
A、 氧分子体积变小
B、 氧分子质量变小
C、 氧分子间隔变小
D、 氧分子数目变少
试题详情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试题详情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H+和OH-结合生成H2O
试题详情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提倡多喝硬水
D、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试题详情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试题详情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头发被带电的气球吸引,说明头发原来一定带电
B、 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丙:一段时间后,只有①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D、 丁: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

A、 个数减少
B、 质量减小
C、 间隔减小
D、 种类减少
试题详情
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试题详情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 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 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试题详情
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香厨房”“香满堂”说明(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试题详情
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的数目
B、 分子的间隔
C、 分子的体积
D、 分子的质量
试题详情
以下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记录,错误的是(   )
A、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
D、 同时将等质量的镁粉、铁粉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粉反应更剧烈
试题详情
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试题详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其中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
B、 分子间的间隔
C、 分子的质量
D、 分子的大小
试题详情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量
C、 铁在氧气中燃烧,最终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D、 蘸有浓硫酸的木条变黑
试题详情
下表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①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②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③鉴别羊毛和棉线的方法是点燃,闻气味

①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②制作矿泉水瓶的塑料具有热固性

③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C

D

①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

②酸雨可以使森林和草场受到破坏

③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用喷漆、涂油等方法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②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③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之后可以放心食用

A、 A
B、 B
C、 C
D、 D
试题详情
海南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成熟的菠萝蜜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试题详情
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B、 进入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
C、 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氢氧化钠溶液
D、 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试题详情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D、 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试题详情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 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试题详情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多选题

试题详情
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2mL无水酒精和2mL水混合后体积略小于4mL

酒精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加热滴有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受热分解

C

蜡烛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有黑色的炭生成

蜡烛中含有元素C、H、O

D

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

蛋白质在水中溶解的量减少了

科普阅读题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温度/℃

pH

t1/2/天

0

25

50

75

100

8

3.010-2

4.310-4

6.010-3

8.510-6

1.210-6

10

3.010-1

4.310-2

6.010-2

8.510-4

1.210-4

12

3.0101

4.3100

6.010-1

8.510-2

1.210-2

14

3.0102

4.3102

6.0101

8.5100

1.2100

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1/2)的影响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的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

试题详情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综合题

试题详情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
试题详情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近几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试题详情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梧州纸包鸡”是用鸡肉块、香料、酱油、花生油等烹饪而成的一道名菜。2016年“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回答:
试题详情
大文豪苏轼是眉山人的骄傲,他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幻想“我欲乘风归去”,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已实现多次天地往返,飞天揽月早已不再是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隆重开幕。
试题详情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化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防疫关键环节中的灭菌与消毒。
试题详情
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试题详情
控疫情、建方舱,化学知识应用广。
试题详情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实验探究题

试题详情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地面上的同学同步做了对照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
试题详情
“神舟上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实力。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示了“泡腾片太空溶解实验”—“太空水球”内产生大量气泡等奇妙现象,凸显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魅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泡腾片、蒸馏水、相关实验仪器,结合图1泡腾片说明书,进行实验与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泡腾片太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产生该气体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作出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④一氧化碳⑤氮气

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药品,因一氧化碳有毒,应无一氧化碳。

试题详情
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