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 B、 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
- C、 若换用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视野中观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 D、 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能改变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A、 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 B、 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 C、 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 D、 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 A、
- B、
- C、
- D、
- A、 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 B、 两栖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 C、 两栖类、鱼类、鱼类、软体动物
- D、 两栖类、哺乳类、鱼类、软体动物
- A、 20℃
- B、 21℃
- C、 22℃
- D、 23℃
- A、 60.4g
- B、 60.2g
- C、 59.6g
- D、 59.8g
- A、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 B、 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 C、 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 D、 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 A、 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d,d经过细胞分裂形成c
- B、 b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的
- C、 图d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 D、 图示a→d按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为d→c→b→a
表面 | 2cm深处 | 4cm深处 | 6cm深处 | |
干细沙的温度(℃) | 26 | 24 | 22 | 20 |
湿泥土的温度(℃) | 24 | 23 | 22 | 21 |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 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 B、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 C、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 D、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 A、 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 B、 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C、 ③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结构
- D、 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 A、 6cm3
- B、 18cm3
- C、 12cm3
- D、 24cm3
- A、 器官与系统属于并列关系
- B、 生物与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 C、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 D、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组别 | 蚕卵数/个 | 温度/℃ | 湿度 | 光照情况 | 孵化率 |
1 | 100 | 15 | 40% | 自然光 | |
2 | 100 | 25 | 60% | 自然光 | |
3 | 100 | 35 | 75% | 自然光 |
- A、 蚕卵数
- B、 温度不同
- C、 湿度不同
- D、 光照情况
- A、 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体积小
- B、 由(1)→(2)→(3)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的生长过程
- C、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 D、 洋葱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溶液种类 | 25%的蔗糖溶液 | 25%的葡萄糖溶液 | 25%的氯化钠溶液 | 25%的硝酸钾溶液 |
制作临时装片 |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 |||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 |||
60秒 | 65秒 | 25秒 | 57秒 | |
观察复原现象 |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 |||
能 | 能 | 不能 | 能 |
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等粗等长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 烧杯容积/mL | 蜡烛燃烧的时间/s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平均时间 | ||
A | 240 | 16 | 18 | 14 | 16.0 |
B | 460 | 27 | 28 | 40 | |
C | 1020 | 68 | 73 | 69 | 70.0 |
①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②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
猜想是否正确呢?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如图1的装置(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a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②将两组豌豆茎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的成分见右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右图曲线。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①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浓度分别为1%,2%,4%,8%,16%,32%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②取5个灭菌后的养培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浓度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培养皿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浓度 | 0 | 1% | 2% | 4% | 8% | 16% | 32% |
抑菌圈直径(mm) | 0 | 2.88 | 4.25 | 6.01 | 5.99 | 6.00 | 6.01 |
查阅资料:酒精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挥发:酒精对某些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答题(每空1分,共8分)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厘米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厘米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撒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忽略不计)。
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cm。(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保留2位有效数字)
测量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温度t(℃)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水柱高度h(厘米) | 30.2 | 25.0 | 19.8 | 9.4 | 4.2 |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所记录的实验数
据如上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