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日期: 2024-06-16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 距今约170万年
B、 知道人工取火
C、 能够制作工具
D、 能够直立行走.
试题详情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
C、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D、 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
试题详情
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永济渠
B、 邗沟
C、 灵渠
D、 都江堰
试题详情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表明(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D、 东西方的交流日趋频繁
试题详情
南北朝时期,运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A、 刘徽
B、 祖冲之
C、 贾思勰
D、 徐光启
试题详情
唐太宗曾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说明“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 用人唯贤
B、 注重文教
C、 虚心纳谏
D、 鼓励生产
试题详情
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噶厦
B、 十三行
C、 瓦子
D、 市舶司
试题详情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学术上”“引出变化”的发明是宋代的(    )
A、 司南
B、 火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试题详情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曾立下祖训:“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举的目的是(    )
A、 加强皇权
B、 分封诸子
C、 分散兵权
D、 严明法治
试题详情
跟随郑和航行的巩珍著有地理志《西洋番国志》,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沿途经过的各个国家的所见所闻和风土人情。这有利于(    )
A、 提高明朝威望
B、 开拓国人眼界
C、 加速南洋开发
D、 换取海外奇珍
试题详情
《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
A、 严重破坏了自然经济
B、 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C、 推动了税收制度的完善
D、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试题详情
1900 年一名英军上校在日记中记载:“他们在训练上所缺少的东西,却由他们的勇猛来补足了。他们在优势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不断地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并不像我们迄今为止相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更多的却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
A、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太平军与洋枪队激战
C、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试题详情
借助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 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 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试题详情
傅斯年曾说:“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科学社已经发行了《科学》杂志,而且这个杂志前后持续三十五年……但是谈论近代科学运动的人却不大提到他们,而总是以新文化运动的‘赛先生’为始”。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试题详情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报告中说:“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报告中所提到的事件体现了(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C、 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试题详情
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共同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37年7月7日

纽约华侨救济总委员会成立

1937年8月11日

上海工厂迁移委员会成立

1937年8月30日

回民抗日义勇队成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3月27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

A、 国共两党进行合作抗日
B、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C、 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试题详情
重庆谈判前,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指出:“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由此可知共产党(    )
A、 实现了和平建国纲领
B、 主动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 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为争取和平做出了努力
试题详情
1954 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试题详情
百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展于2021年7月1日在荥阳举行。展中肖像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时代楷模,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巨擘。上述人物肖像入选展览是因为他们(    )
A、 坚定信念潜心科研
B、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C、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D、 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试题详情
英国国际关系学者汤姆·福迪曾说:“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这表明我国(    )
A、 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B、 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C、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试题详情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试题详情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材料重点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 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B、 对东方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C、 属于和平友好的文明交流方式
D、 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试题详情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    )
A、 影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
C、 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 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试题详情
以《罗马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这说明罗马法(    )
A、 蕴含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B、 符合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
C、 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 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试题详情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分封形式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变化,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    )
A、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 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巩固了封建领主的统治
试题详情
《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说明独立宣言(    )
A、 废除了奴隶制度
B、 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
C、 领导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D、 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
试题详情
1848年出版的一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号召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部著作的发表(    )
A、 消灭了封建思想残余
B、 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C、 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失败
D、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试题详情
章西女王被称为“印度民族女英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这次起义(    )
A、 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者
B、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部分
C、 实现了印度的民族独立
D、 使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试题详情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 激化了社会矛盾
B、 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C、 削弱了欧洲力量
D、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试题详情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三千多万。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凡尔登战役,德、法两国交战约十个月,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这反映出一战(    )
A、 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
B、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C、 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D、 战后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试题详情
我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试题详情
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不懈追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题表:中国现代化历程大事件(部分)

时间

大事件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4年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

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58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年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1965年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07年

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

中共十八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202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试题详情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估算,在1950- 1970年总共20年的时间里,日本花费大约60亿美元,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17000多项,差不多把西方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新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都吸收进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总的说来影响范围趋向扩大,但存在着不平衡。其中以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次数最多,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而日本、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次数较少,造成的后果也较轻。……国际上局部战争连绵不绝,日本接受美国进行战争所用的大量军需物品的订货,发了战争财,为其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发展速度。

——摘自陈招顺《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新特点》

材料二: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25%)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二战前,亚非拉地区只有36个独立国家,战后……有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材料三:全球范围内冲突和贫困尚未根除,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摘自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