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最后一卷

日期: 2024-06-09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试题详情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寻找到一组图片,给这一组图片搭配上合适的主题,你认为最为恰当的是( )

A、 原始文明的起源
B、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科学技术的发明
试题详情
西汉初年,山东境内诸侯国齐国建立。齐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山东省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到了汉武帝时,齐国的原管辖区域出现了上百个侯国,但各侯国面积不过数里。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B、 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C、 广开推恩,削爵夺地
D、 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试题详情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
A、 人民统一的经济追求
B、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 重商抑农的都城格局
D、 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试题详情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
B、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契丹帐》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D、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
试题详情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使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自然灾害频发
B、 人地矛盾突出
C、 经世致用盛行
D、 政府倡导农学
试题详情
甲午中日海战以后,梁启超、严复等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并利用报刊广泛宣传。这些“新思想”宣扬( )

A、 推翻清朝君主专制
B、 创办近代工商企业
C、 建立近代政治制度
D、 兴起各类起义运动
试题详情
1920年,第三国际的代表来华就组党一事与李大钊、陈独秀进行会谈,后决定在上海建立由陈独秀领导的党支部,在北京建立由李大钊领导的党支部。“只要联合两个党支部,便可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统一起来。”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C、 先进人物个人的倡导
D、 马恩主义的传播流行
试题详情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政府,盖日本之对华政策……已引起多数政治家之抨击也。”材料反映了( )
A、 国际人士对抗日战争的密切关注
B、 张学良联共抗日不合欧美的意愿
C、 世界对张学良等军不抵抗的批评
D、 各国对西安事变发展趋势的忧虑
试题详情
1993年与1991年相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51.6%上升到87.5%,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36.4%上升到81.1%。发生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B、 国家宏观调控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D、 国家促进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试题详情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 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维护了全国各地的和平与安宁
D、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试题详情
伴随着意大利北部工商业城市兴起,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原稿的发现,引起法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博洛尼亚大学率先开展研究并进行注释,由此形成注释法学派,他们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以便为实际的社会生活服务。这( )
A、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促进了自由人文主义的传播
C、 推动了欧洲城市自治的发展
D、 推动了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试题详情
某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和“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B、 剖析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C、 理解世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
D、 了解苏(俄)国旗的演变
试题详情
如是1961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祝贺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顺利召开的电文。依据此信可知( )

贝尔格莱德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值此不结盟军家首脑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祝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1961年8月31日于北京

A、 不结盟运动宣告战后殖民体系崩溃
B、 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 不结盟运动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
D、 不结盟运动旨在争取取得民族独立
试题详情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历史学习必须建立在对时序梳理的基础上才能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图,对它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封建专制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B、 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人类政治斗争的结果
C、 世界的发展必然引起文明的冲突
D、 生产力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2分)

试题详情
【文明发展】

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具有某一阶段的能量耗尽了就会起变化,变化了血脉就畅通,再接着生长、发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中华文明的发展虽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因而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收并蓄的文明特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

材料一:最早的中国——洛阳二里头遗址。这里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以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为代表的最早的官营作坊……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关键性遗址。 

——《开封日报》

【文化成就】

材料二:

①《千里江山图》(局部)

②《愚公移山》(局部)

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教育进步】

材料三: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目表(部分)

时间

内容

1900年

印刷《外交报》

1904年

出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1905年

出版严复编译《天演论》

1912年

编印《共和国教科书》;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5年

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整理

试题详情
【文化传承】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世界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的研究,从而开始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继之又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古迹和古物发生兴趣,后来又扩大到对近东地区的埃及、巴比伦等地区更为古老的古迹和古物的搜集。

——邢立涛《浅析考古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及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世界四大博物馆简表                                                                                                                        

博物馆

所在地

诞生背景

部分藏品

大英

博物馆

伦敦

在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给国家的藏品基础上建立。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掠夺,获得大量珍贵文物。1759年正式对外开放,但平民阶层不能进入,直到1879年才真正向所有人开放。

埃及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女史箴图》(唐摹本)

卢浮宫博物馆

巴黎

原是法国的王宫,有大量皇室的私人收藏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称: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国民教育为国家权利的当然义务,并且规定开放博物馆和植物园的任务。1793年皇家收藏成为国家财产后,法国政府决定对人民开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大理石雕《断臂维纳斯》、达·芬奇《蒙娜丽莎》

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圣彼得堡

1764年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宫廷收藏品基础上建立,后有限制地对贵族、外交使节等开放。沙皇统治被推翻后,博物馆从皇室私有财产变成国有机构,并对所有人开放。

拉斐尔《圣母圣子图》、印度佛像

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

美国工业化快速推进使移民城市纽约成为国际性大都会。19世纪后期一批美国律师、银行家、商人、艺术家等倡议并发起筹建大都会博物馆。该馆旨在为美国人民提供艺术与艺术教育,推动建立伟大的“文化纽约”。1872年开馆,1880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梵高《麦田里的丝柏树》、日本浮士绘《神奈川冲浪里》、中国龙门石窟石灰岩雕《孝文帝礼佛图》

材料三:考虑到对自然和文化遗产存在的威胁,以及新产生危害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整个国际公众均应参与保护,并进行集体协作,但并非替代遗产所在国的工作,而是予以有效的支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便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有效和固定的、符合现代科学方法的集体保护制度。

——整理自林志宏《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

试题详情
【对外交往】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泉州市舶司遗址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规定:诸市舶纲首(船长)能招诱舶舟(外来商船),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升官)有差。

广州十三行

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内,期满必须离去,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对进口货物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

材料二: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请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耆英1844年11月上奏

材料三: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国家与外交”为主题,完成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字数100字以上)

参考例文: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我认为,国家的实力可以决定该国的外交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彼时的中国由于统治腐败、国力落后,无力反抗列强的侵略,只能屈辱妥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等。

由此可见,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外交才有力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