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12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试题详情
 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  )

A、 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 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 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 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试题详情
 关于隋朝大运河,唐代李吉甫评价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评价道:“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由此可见(  )
A、 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B、 大运河的开凿造福了后世
C、 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D、 大运河推动南北经济交流
试题详情
 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唐朝(  )

A、 统治范围广阔
B、 民族交往交融
C、 中外文化交流
D、 经济重心南移
试题详情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经济文化的繁荣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对边疆统治加强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试题详情
 如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 选官方式的调整
C、 制度的创新发展
D、 开放的社会风气
试题详情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 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 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 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试题详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材料认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连续不断
B、 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
C、 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
D、 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详情
 历史叙述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其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 王安石变法时期,各地新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C、 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打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
D、 李自成起义军虽然没有真正实行“均田免粮”,但籍没富室,兼济贫穷政策具有进步性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社会安定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试题详情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试题详情
 请仔细观察如图历史地图,请你判断属于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  ) 
A、 唐朝
B、 北宋
C、 元朝
D、 明朝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为清朝前期的人口数量与人均耕地变化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②人均耕地的数量减少
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中原长期战乱导致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试题详情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瀏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人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试题详情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这些做法体现清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
A、 文化专制
B、 文化保护
C、 文化开放
D、 文化自由
试题详情
 下列历史知识的关联搭配正确的是(  )
A、 京剧——皮黄戏——四大徽班
B、 医学——李时珍——《伤寒杂病论》
C、 科技——徐光启——《天工开物》
D、 紫禁城——曹雪芹——《西游记》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材料一: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材料三:元朝的民族融合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请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问题: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 
问题:
试题详情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如图) 
​ 
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朝代

史实

唐朝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

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宋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100-1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