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日期: 2024-06-02 中考阶段生物

选择题

试题详情
在食堂、操场等不同的地方打开灭菌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这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A、 培养
B、 灭菌
C、 接种
D、 配制培养基
试题详情
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永久装片,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 鞭毛
B、 细胞质
C、 细胞壁
D、 细胞核
试题详情
人们常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人的手上有大量微生物,把无菌固体培养基经人手按压,培养一段时间后呈现出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不同
B、 手上可能既有细菌又有真菌
C、 用清水洗手可消灭所有细菌
D、 手上的微生物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
试题详情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要把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上述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步骤是(  )
A、 配制培养基
B、 高温灭菌
C、 接种
D、 恒温培养
试题详情
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如图是他做的实验,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缺少对照组
B、 实验变量是肉汤存放时间
C、 巴斯德用鹅颈瓶盛肉汤是为了防止肉汤溢出
D、 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试题详情
培养细菌、真菌的操作步骤是 (    )
A、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B、 高温灭菌→配制培养基→接种→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冷却
C、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冷却→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D、 高温灭菌→冷却→配制培养基→接种→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试题详情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在接种前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 用无菌棉棒擦拭手掌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属于接种过程
D、 接种后的培养基通常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后才放在恒温箱里培养
试题详情
2022年6月23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长达2厘米,用肉眼就能看到的巨型细菌——华丽硫珠菌。在此之前,观察细菌,必须借助显微镜或将其培养形成菌落。下列关于培养细菌的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

①高温灭菌、冷却

②接种

③恒温培养

④配制培养基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试题详情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B、 检测硬币上有无细菌,将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C、 使用无菌棉棒的原因是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而影响实验结果
D、 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消毒的原因是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
试题详情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对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可以不加入有机物
B、 培养基最好采用液态培养基有利于观察
C、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D、 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试题详情
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细菌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  )

A、 个体小,容易被各种媒介传播
B、 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
C、 有些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D、 进行有性生殖,速度快,后代存活率高
试题详情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时,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洗手可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
B、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物质
C、 即使实验前不灭菌,对照组也不会出现菌落
D、 如果实验不在恒温箱中进行,实验就会失败
试题详情
用无菌棉棒擦试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
A、 配制培养基
B、 接种
C、 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 高温灭菌
试题详情
小明发现馒头放久了会长绒毛,因此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水分和温度对馒头长毛的影响。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组别

实验材料

放置环境

处理方式

相同重量的新鲜馒头

每天适当喷水

室温

冰箱

每天适当喷水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用同一种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和乳酸菌,并于温暖处静置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培养液中缺少(  )

A、 有机物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无机盐
试题详情
为检测高层住宅不同楼层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玲玲将4个装有已灭菌培养基的培养皿置于同栋楼的不同楼层,并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这一步骤相当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    )
A、 配培养基
B、 高温灭菌
C、 接种
D、 恒温培养
试题详情
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浸过盐水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1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
B、 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C、 A细菌的生活需要盐
D、 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试题详情
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抹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丙三个圆形滤纸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
B、 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
C、 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 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试题详情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对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
B、 想好如何实验之前,先打开培养皿
C、 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培养后的细菌或真菌
D、 检测硬币上是否有细菌时,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
试题详情
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该实验设计的不够严密,未设置对照
B、 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的细菌
C、 肉汤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在肉汤中繁殖
D、 实验结论是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试题详情
 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
B、 打开培养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属于培养过程中的接种环节
C、 在培养皿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D、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实验探究题

试题详情
如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甲图乙图

试题详情
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学校的教室、宿舍和操场三种环境中哪个环境中的细菌最多。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牛肉汁和琼脂混合制成培养基,分成4组装入培养皿,分别标上甲、乙、丙、丁以示区分;

②将4组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

③将甲、乙、丙三组培养皿分别放置在教室、宿舍和操场,打开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5分钟,再盖上封好。丁组不做处理;

④将4组培养皿放入同一个恒温箱中培养,定期进行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

试题详情
广东地区气候比较潮湿,特别到了每一年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环境中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试题详情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

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台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台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已高温灭菌)、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滴加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1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恒温培养箱(25℃)

恒温培养箱(25℃)

冰箱冷藏室(5℃)

试题详情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不惧怕,不传谣,科学应对,严格防护。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洗手真的能减少手上的病菌吗?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待用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  ____①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____②

试题详情
有三位同学要探究“洗手对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以下是他们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