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22)全球化与多极化

日期: 2024-06-10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成为水上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水上商路地中海失去垄断地位。与此相应,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也逐渐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作为新的商业中心相继出现。可见,新航路开辟(    )
A、 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掠夺
B、 使世界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C、 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D、 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试题详情
1999年G20(20国集团)应运而生,囊括了七国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G20经济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5%,它既是一个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由此可知(    )
A、 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
B、 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C、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D、 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经济全球化
试题详情
“长期以来,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使这一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拿破仑远征
试题详情
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他们的文化,掠夺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个功臣。他们的看法( )
A、 片面
B、 全面
C、 公正
D、 客观
试题详情
《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 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 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试题详情
据记载:哥伦布曾到处寻找王室赞助他远航,1492年,他的船队绕着加勒比海航行了几乎三个月,此后他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哥伦布执着进行海外探险主要是为了(  )
A、 绘制航海路线
B、 发现美洲大陆
C、 证明地圆学说
D、 获取海外财富
试题详情
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这两次航海壮举的关键人物分别是( )
A、 迪亚士  达·伽马
B、 哥伦布  麦哲伦
C、 迪亚士  麦哲伦
D、 哥伦布  达·伽马
试题详情
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他们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由此可见,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领土扩张的需要
C、 东方产品的需求
D、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试题详情
“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球海域发现了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北半球的“企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企鹅”称谓的演变深刻反映了(   )
A、 洲际物种交流兴起
B、 地理大发现的深入
C、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D、 进化论思想的传播
试题详情
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

A、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从封闭走向开放
C、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 从分散走向整体
试题详情
我国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相关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无敌舰队”横行大西洋
C、 殖民地被掠夺
D、 荷、法、英进行殖民争霸
试题详情
 1500年前后,葡萄牙所属印度殖民地总督阿方索•亚伯奎带兵攻打马六甲海峡时说:“我确信,如果我们夺取了马六甲的贸易,开罗和麦加将会彻底毁灭,威尼斯将得不到香料,除非他的商人到葡萄牙去购买。”据此可知,欧洲(  )
A、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B、 发生了“价格革命”
C、 葡萄牙成为最强国家
D、 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试题详情
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亚洲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 推动了世界各地区共同发展
C、 给世界各地人民带去了灾难
D、 扩大了世界粮食的生产规模
试题详情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支柱的组织是 ( )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二十国集团
试题详情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试题详情
某位航海家在1492年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如图所示)。请问此次航行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到达了印度
B、 “发现”了美洲
C、 发现好望角
D、 实现了环球航行
试题详情
1499年,意大利学者亚美利哥随西班牙考察船航行,相继“发现”了亚马孙河河口和普拉塔河河口,甚至行至南纬50度左下的地区。这些经历使亚美利哥确信,他们所到地区不是印度,而是一块独立于“旧世界”之外的新世界。这“新世界”指( )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试题详情
 “哥伦布把旧大陆的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等运进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可可等也陆续传入旧大陆。”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B、 列强加紧争夺世界市场
C、 欧洲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D、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史实(   )

A、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洲
C、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D、 造成了西欧各国力量的衰落
试题详情
(2分)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B、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C、 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D、 多极化趋势逐渐形成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试题详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而恰恰是因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们的出现,才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 

--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

1